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0老王(课件+同步练习4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0老王(课件+同步练习4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29 14:14:46

文档简介

《老王》同步练习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

翳(

取缔(

骷髅(

滞(
)笨
愧怍(

2.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
塌败:
取缔:
凑合:
滞笨:
愧怍:
3.课文记叙老王的工作和生活,重点详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课文第8-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8段中反复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这样写表明老王______
________,暗示了他___________。
2.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
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
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
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第11段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解释?“强笑”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第16段中说“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从这“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yǔ



lou
zhì
zuò
2.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凑合:将就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3.重点详写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撑着带着香油和鸡蛋来“我”家致谢。因为这一片段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4.此题为
开放性题目。答案无论认为“是”或“否”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高
1.身体极度虚弱
将不久于人世
2.生活贫困、身体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
者这样写的含义是: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3.“强”意为勉强;“强笑”准确而含蓄地表达了“我”心中说不出的感动和悲酸。
4.“我”具备人是生而平等的思想,具有善良的品格。
5.答案要点:平素的交往中老王了解“我”的善良与没有恶意,因此才收了钱;他是知道我已领受了他的谢意的。(共30张PPT)
R·七年级下册
10
老王
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作者名片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小说有《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前跟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文中的“单干户”老王在此间也受到牵连。但这并没有影响老王对作者夫妇的尊敬和关心。老王和作者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字词学习
塌败(

惶恐(

田螺眼(

荒僻(

杨绛(

侮辱(

翳(

取缔(

凑合(

伛(

愧怍(

镶嵌(

攥着(

滞笨(

骷髅(


huánɡ
luó

jiànɡ



còu

zuò
xiānɡ
qiàn
zuàn
zhì

lóu
【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2
第一部分(1-4):作者简要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生活艰苦。
第二部分(5-16):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他的“善”。
第三部分(17-22):写老王的去世和“我”的感触。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4.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饱经岁月沧桑
生活艰辛
厚道本分
有眼疾
老人
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地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懂得感激的好人。

4.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D.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认为她作为一个幸运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十分愧怍,为什么?
怀念老王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者”指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为一个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再从深层次上说,作者的这种“愧怍”并不仅仅是出于她的善良,或者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在严厉地自我审视和剖析后,清楚地看到双方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而产生的。如果说以前作者对于老王多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那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开始仰视老王那纯净的心灵。作者的这种自我审视与自省,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坦荡而真实的灵魂。
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献给老王
哦,老王
茕茕孑立的身影
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演绎着你的不幸的故事
书写着你的孤独的忧伤
哦,老王
你倒下的是病体
挺起的是脊梁
身子纵然伛偻
眼神纵然迷惘
优质而廉价的冰块
却影射出你那腔
待人的热心肠
哦,老王
岁月侵蚀你的肌骨
病魔纠缠着你的心脏
就是全身直僵
也要把香油和鸡蛋
带着身体的最后一点余温
把感恩送进他人的心房
比较下边每组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每组的第一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简练、风趣
精读细读
揣摩语言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夸张,强调老王形态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含蓄,心中有悲酸、感动
1.你认为本文的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编排的。开头四段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是按逻辑顺序,正因谋生的困难,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贫。后面三段是按时间顺序组材。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深入探究
2.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主旨概括
结构梳理


“我”与老王的交往
送冰
费用减半
送病人
拒绝要钱
拉人代货
难以维继
送油送蛋
知恩图报
呼吁关怀不幸者
老王去世,“我”感念愧怍


介绍基本情况
职业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拓展迁移
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另一部小说《百合心》未创作结束即被遗失,从此作者便再没有续写)。该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课后作业
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老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骷髅(  )(  )
  愧怍(  )
荒僻(  )  惶恐(  )
塌败(  )  滞笨(  )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出息  肿涨  默许  慰藉(  )
B.田螺  眼瞎  湖涂  抱歉(  )
C.夜盲  善良  欺服  闲聊(  )
D.镶嵌  诲辱  凑合  捉摸(  )
3.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凑合:(          )
滞笨:(          )
愧怍:(          )
4.依课文填空。
⑴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A.偏僻  B.荒僻)
⑵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A.坍塌  B.塌败)
⑶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了。(A.取缔  B.取消)
⑷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  B.惭愧)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双引号表示引用)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退走不得路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2.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材料?正确一项是(  )
A.本文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材。
B.本文兼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组材。
C.本文用逻辑顺序来组材
D.本文用时间顺序来组材
3.
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⑴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
⑵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⑶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
⑷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
4.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⑴“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将“镶嵌”能否改为“站立”?为什么?
⑵“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能否换成“笑着”?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2.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3.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文段最后一句话,请问: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她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
四、拓展阅读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
A
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大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
B
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眼睛,没注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只是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
C
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1.请把“友好”“温存”“温和”三个词依次填入括号内。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
3.“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草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这是为什么?
4.守墓人为什么认为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
5.老妇人第一次来墓地的眼神是“哀伤,毫无光彩”的,说明了________;根据文意,她第二次来墓地时的眼神应是“________”的(用一成语填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kū
lóu
zuò

huáng

zhì 2.胀


侮 3.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凑合:将就;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4.⑴B⑵B⑶A⑷A 5.B(引号表示强调。) 
二、1.C 2.A
3.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4.⑴不能。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而用“站立”给人的印象,认为老王的身体较好。⑵不能换。“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三、1.善

2.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于人世了。)3.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4.①虽然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不好,但相比于身体有残疾,无固定收入、生活贫困的老王来说,作者感到自己还是幸运的,这里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②这是因为作者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四、1.A.温和;B.温存;C.友好。2.反问
3.因为夫人病情太重,而且听完话后也没有说什么。4.鲜花搁在墓地上,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5.病情很重,奄奄一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神采奕奕,她把花送给孤儿院的人,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她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老王》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伛(
)
翳(
)
愧怍(
)
攥(
)
2.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惶恐
肿胀
默存
冰籍(
)
B.塌败
骷髅
湖涂
抱歉(
)
C.荒僻
善良
取谛
闲聊(
)
D.滞笨
诲辱
凑合
愧怍(
)
3..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二、阅读(考试链接)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
,她的丈夫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2.选文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3.选段中“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与后文相照应的句子是
8.
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
表现了作者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10.老王的性格和命运概括为:“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
11.揣摩加粗词语好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12.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参考答案:
一、1.yǔ
yì
zuó
zuàn2.箱


侮3.作者的善良是对弱者的同情,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对他人的帮助。
二、1、杨绛
钱钟书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
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3、[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
[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5、[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8、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
善良。]9、[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10、[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11、(1)[“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2)[“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1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