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导纲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导纲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7-30 07: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理解位移公式的意义和导出过程.
能运用位移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象的特点,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突破】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知识梳理] 物体运动位移在v-t图象中的意义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可以用v-t图象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
(1)当“面积”在t轴上方时,位移取正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2)当“面积”在t轴下方时,位移取负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练习7如图2所示为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它在0~12
s内的位移和路程.
图2
答案 -60
m 180
m
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
s内的位移x1=v1t1=10
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
m,路程s=|x1|+|x2|=180
m.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知识梳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公式:x=v0t+at2
(2)适用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公式的矢量性:公式x=v0t+at2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v0、a也是矢量,有方向,一般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如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负值.
(3)两种特殊形式:
①当v0=0时,x=at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与t2成正比).
②当a=0时,x=v0t(匀速直线运动).
练习8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
m/s2,求:
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前4
s的位移多大?
第4
s内的位移多大?
[总结提升]
因为x=v0t+at2中,v0、a、x均为矢量,故使用公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1)若a与v0同向,则a取正值,若a与v0方向相反,则a取负值.
(2)若位移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在研究的时间段内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若位移为负值,则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三、位移-时间图象
[知识梳理] 对x-t图象的理解
(1)由x-t图象可以知道:
①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
②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
(2)x-t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反映位移x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3)三种常见运动的x-t图象
①静止: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
②匀速直线运动:x-t图象为倾斜直线,斜率大小是恒定的,表示速度不变.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象为抛物线(或抛物线的一部分),斜率的大小是变化的,由斜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得知速度的变化情况.
练习9
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8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8
A.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内位移为“-”,后2
s内位移为“+”,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质点在4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总结提升]
对x-t图象的认识
(1)斜率: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截距:纵截距表示物体的起始位置,横截距表示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
(3)交点:交点表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相遇.
三、位移公式及逆向推理法在刹车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10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
开始制动后,前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开始制动后,前5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技巧点拨]
1.刹车问题要注意判断减速至0的时间.
2.刹车问题若减速到0,可用逆向思维把它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3
答案
7、答案 -60
m 180
m解析 v-t图线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
s内的位移x1=v1t1=10
m/s×6
s=60
m,6~12
s内的位移x2=v2t2=-20
m/s×6
s=-120
m,0~12
s内的位移x=x1+x2=-60
m,路程s=|x1|+|x2|=180
m.
练习8 解析 (1)第5
s末物体的速度由v1=v0+at1
得v1=0+2×5
m/s=10
m/s.
(2)前4
s的位移由x1=v0t+at2
得x1=0+×2×42
m=16
m.
(3)物体第3
s末的速度v2=v0+at2=0+2×3
m/s=6
m/s
则第4
s内的位移x2=v2t3+at=6×1
m+×2×12
m=7
m.
答案 (1)10
m/s (2)16
m (3)7
m
9答案 D解析 由所给图象可知:质点从距原点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运动到距原点正方向0.2
m处,在x-t图象中,“+”号表示质点在坐标原点正方向一侧,“-”号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与质点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由图象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D正确.
10.解析 汽车的初速度v0=72
km/h=20
m/s,末速度v=0,加速度a=-5
m/s2;汽车运动的总时间t===4
s.
(1)因为t1=2
ss末没有停止运动
故x1=v0t1+at=(20×2-×5×22)
m=30
m.
(2)因为t2=5
s>t,所以汽车5
s时早已停止运动
故x2=v0t+at2=(20×4-×5×42)
m=40
m
(注意:也可以用逆向思维法,即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题可以用如下解法:x2=at2=×5×42
m=40
m).
答案 (1)30
m (2)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