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31 19: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汹涌(xiōng)     朦胧(méng)     蹲据
B.隘口(yì)
躯体(qū)
蝉翼
C.嘶哑(sī)
拯救(chéng)
遮蔽
D.山巅(diān)
嬉戏(xī)
疲倦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同学们细心的整理、搜集和编辑,《泥土·花朵》这部乡土文化教材终于成型了。
B.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
C.为应对雾霾天气,山东省环保部门日前首次组织了第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执法联合行动。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外紧张等待考试,带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愤愤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6.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3分)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孙悟空的____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
8.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2)【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2分)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




)
(3)【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2分)
(4)【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2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改写
二、阅读探究(34分)
(一)(6分)
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熊 焱
想老家的时候,就把一缕炊烟搬到纸上
要有低矮的瓦屋、藤蔓缠绕的篱笆
要有布谷催耕,玉米的芽孢在谷雨中破土
还要有蛙鸣浮动,在月光下叫碎我的孤独
哦,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我在纸上写下的每一颗文字
就是田间的小麦和水稻,地头的野花和杂草
它们开清淡的香,结饱满的果
生长着一卷卷恬静的时光
如果卷一卷纸角,抖一抖纸张
我会看到狗在吠,鸡在叫
牛犊在撒欢,马匹在飞跑
河水淌啊淌
流远了多少人一曲曲的柔肠
在这张白纸上,分散的亲人们团聚了
死去的先人们回来了
连远来的客人,也都成为我的乡亲了
我走在他们的中间
道一声祝福
哼一曲民谣
粒粒汉字都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
(有改动)
9.诗歌以丰富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10.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来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3分)
1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3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1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3分)
1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三)(16分)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4分)
16.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③段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7.第⑦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我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1.D 解析:A项“据”应为“踞”;B项“隘”应读ài;C项“拯”应读zhěng。
2.B
3.D 解析:A项语序不当,“整理、搜集和编辑”应为“搜集、整理和编辑”;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行列”;C项语意重复,可删去“首次”或“第一次”。
4.B
5.B
6.示例: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
解析:要仿照原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语意要连贯。
7.火眼金睛 足智多谋 格列佛
8.(1)略。
(2)示例一:老师 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示例二:父母 那温柔慈爱的目光,那奔波劳碌的身影,那殷殷期盼的叮嘱,让我永远难忘。谢谢您!
(3)2013—2015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4)示例一:①何日再相逢 ②再话青春梦 示例二:①莫要忘初心 ②愿君似春风
二、(一)9.诗歌以丰富的意象,生动再现了作者记忆中故乡的模样,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充满生机、和谐温馨的画面。
10.“粒粒汉字”神奇地帮助作者描画乡景、录下乡音、找寻乡情,让遥远的故乡变得触手可及,解了游子浓浓的乡愁,圆了游子回乡团聚之梦。 解析: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关键词“汉字”与诗歌主旨的关系,联系作者的感情理解诗句的含义即可。
(二)1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
12.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13.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解析:分析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从内容上看,表现了奶奶对“我”的关心,从结构上看,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14.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三)15.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在建造城市时,要保护好旷野,恰当处理好建造城市和保护旷野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题的归纳。归纳主题一是看作者描述的人、事、景、物,注意描写的语言及其融入的情感;二是看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直接点明题旨。本文的描写、议论较为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结尾更是直接表述“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这一观点。
16.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
17.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拥有先进的通信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18.(1)生动、形象。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
(2)句式整齐。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这组句子,句式整齐。
解析:分析语言特点,可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典型的句子进行。
三、19.思路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读提示语会发现,材料是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部分歌词。材料的中心意思是: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梦想的追寻中,有生活的艰辛,也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这样的命题,在内容形式上实现了创新,紧扣热点,旨在引导学生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中的“海”有着强烈的象征性,象征着梦想、理想。这样的题目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同样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去表达,而且一个“为”字更需要学生写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关注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永远是学生写出好作品的基础。题目直指学生成长过程,提供了很宽泛的选材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说出心里话。写作过程中应该将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才能够写出一篇较成功的作文。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