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2016新人教版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3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2016新人教版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3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31 22:47:18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商业和内河运输发达。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原来的大城市如北京、江宁(南京)更加繁华,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和兵丁,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1)明末社会动荡对社会经济的破坏(2)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3)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找一找: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1)垦荒方面: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水利兴修: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粮食种植: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甘蔗、烟草等)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影响: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出现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的“票号”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湖北的汉口镇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晋商是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合作探究:(1)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一稳定的社会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恢复生产的措施,重视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人口的增长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想一想: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人口的增长2、表现: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有哪些?议一议: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3、影响 康熙时期国库充盈
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1.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清朝前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社会安定;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1.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清朝开荒执照,
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
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
明清朝(  )
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A达标检测一、选择题2.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北京 B.扬州 C.苏州 D.杭州C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B 4.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连年混战
C、国力强盛
D、社会安定 B5.如图是清朝
《盛世滋生图》所
展示的苏州斜桥商
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6.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上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
2、清朝著名的商业都市有哪些?
3、清朝典型的由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的有哪些地方?
玉米、马铃薯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吴江县的盛泽镇 湖北的汉口镇二、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