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受精卵的形成场所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子宫、子宫 B.输卵管、子宫 C.卵巢、输卵管 D.卵巢、子宫
2.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卵巢 B.阴茎和阴道
C.前列腺和子宫 D.输精管和输卵管
3.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 B.男女乳腺的发达程度
C.男女在声调上的差异 D.男女骨盆宽大程度的差异
4.下列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水、无机盐 B.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C.维生素、无机盐、糖类 D.糖类、蛋白质、脂肪
5.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6.血液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 )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7.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8.淀粉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 )
A.葡萄糖、甘油 B.葡萄糖、脂肪酸
C.葡萄糖、氨基酸 D.氨基酸、甘油
9.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B.吃洗干净的蔬菜水果
C.吃发芽的马铃薯
D.生肉、熟肉不分,共同放进冰箱保存
10.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B.携带氧
C.吞噬病菌
D.促进止血和凝血
11.输液时,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如腕上部)用胶皮管捆扎起来,手背面的血管会变粗而凸起来.这种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都不是
12.血液属于( )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13.动脉血是指( )
A.动脉中流动的血 B.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血
C.含养料较少的血 D.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血
14.呼吸道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温润吸入的气体
C.清洁吸入的气体 D.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
1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一定增加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6.能使人体内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过程发生在( )
A.肺通气 B.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7.用肺活量计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三次记录的( )
A.平均值 B.最大的值 C.最小的值 D.任意一次
18.下列废物从人体排出,不能称为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 B.汗液 C.粪便 D.尿液
19.某人从黑暗的小屋走到充满阳光的室外,此时他的瞳孔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0.人体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
21.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 )
A.呆小症 B.甲亢
C.糖尿病 D.地方性甲状腺肿
22.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A.吮奶 B.吃肉流唾液
C.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D.听相声哈哈大笑
23.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会依次流经不同的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24.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C.胰液分泌过少 D.胰岛素分泌不足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C.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D.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26.小刚感冒了,没有及时治疗引起了中耳炎,病菌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
A.听小骨 B.外耳道 C.喉 D.咽鼓管
27.小华是个球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足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
A.血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8.人体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29.下列与人体细胞获取能量无直接关系的是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 D.内分泌系统
30.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 )
A.躯体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嗅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31.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在 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 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的各项 .【来源:21cnj*y.co*m】
3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的肾小囊内,形成 .
3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 和 两部分.它们在心脏外汇合,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34.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它由 和 两部分组成.
三、综合理解运用(每空2分,共20分)
35.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液.A、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能,但C能消化蛋白质.在A、B两种消化液中各加入适量的D后,可促进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A ;B ;C ;D .
36.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
(1)上课时间到了,你能够听到上课铃声并匆忙回到教室,是因为声波信息引起 振动,刺激了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2)上课时你不仅能看清近处的书本,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 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 上.
(3)当你品尝话梅时会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上课听到老师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时也会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受精卵的形成场所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子宫、子宫 B.输卵管、子宫 C.卵巢、输卵管 D.卵巢、子宫
【考点】I5:胚胎发育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胚胎发育过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解答】解: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故选:B
2.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卵巢 B.阴茎和阴道
C.前列腺和子宫 D.输精管和输卵管
【考点】I1: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2: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A
3.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 B.男女乳腺的发达程度
C.男女在声调上的差异 D.男女骨盆宽大程度的差异
【考点】Q4: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叫做第二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胡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男女乳腺发达程度的差异、男女骨盆宽大程度的差异、男女声音上的差异,都属于第二性征,而男女性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A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故选:A.
4.下列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水、无机盐 B.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C.维生素、无机盐、糖类 D.糖类、蛋白质、脂肪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考点】B6: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B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解答】解:A、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只是对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比较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故A不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B、消化腺分为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和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小腺体有肠腺和胃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液.故B正确.
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故C正确.
D、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故选:A
6.血液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 )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解答】解: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故选:B
7.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女性
最大
个/mm3
最小
10~30万个/mm3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解答】解: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白细胞增多.
故选:B
8.淀粉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 )
A.葡萄糖、甘油 B.葡萄糖、脂肪酸
C.葡萄糖、氨基酸 D.氨基酸、甘油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淀粉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
B.吃洗干净的蔬菜水果
C.吃发芽的马铃薯
D.生肉、熟肉不分,共同放进冰箱保存
【考点】BA:关注食品安全.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解答】解:A、不吃有毒的食品,过保质期的、发霉变质的食物都不能食用.过期食品只要不霉变仍可食用,该项做法是不合理的.
B、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应把蔬菜水果洗干净再吃.该选项做法是合理的;
C、不吃有毒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该选项做法是不合理的.
D、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切生、熟食品的砧板应分开.该选项做法是不合理的.
故选:B.
10.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B.携带氧
C.吞噬病菌
D.促进止血和凝血
【考点】C3: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故选:A
11.输液时,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如腕上部)用胶皮管捆扎起来,手背面的血管会变粗而凸起来.这种血管是( )21·世纪*教育网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都不是
【考点】C4: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它们的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动脉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解答】解: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
故选:A.
12.血液属于( )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考点】37: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23: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答】解: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
故选:A.
13.动脉血是指( )
A.动脉中流动的血 B.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血
C.含养料较少的血 D.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血
【考点】C9: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分析】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而不是在什么血管中流动,如肺静脉中流的就是动脉血.2-1-c-n-j-y
故选:B
14.呼吸道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温润吸入的气体
C.清洁吸入的气体 D.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
【考点】CI: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21教育网
【解答】解:A、呼吸道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BCD、湿润吸入的气体、清洁吸入的气体、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都是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因此不是呼吸道的主要功能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选:A.
1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一定增加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解题.
【解答】解:二氧化碳遇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反复吹一段时间后,可见石灰水变得浑浊,这证明了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碳酸钙,因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1cnjy.com
故选:D
16.能使人体内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过程发生在( )
A.肺通气 B.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考点】CK: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又称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解:A、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通过肺的通气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错误.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没有进行气体交换,不会改变血液的成分,B错误.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C正确.
D.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C
17.用肺活量计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三次记录的( )
A.平均值 B.最大的值 C.最小的值 D.任意一次
【考点】CL:呼气和吸气.
【分析】胸围差是指,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胸围差为两个所测长度的差值.21*cnjy*com
【解答】解:胸围差指的是尽力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我们一般取测得的三次胸围差的平均值.
故选:A.
18.下列废物从人体排出,不能称为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 B.汗液 C.粪便 D.尿液
【考点】D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2·1·c·n·j·y
【解答】解: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
故选:C.
19.某人从黑暗的小屋走到充满阳光的室外,此时他的瞳孔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考点】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瞳孔的作用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解答】解:瞳孔是光进入眼睛的通道,当你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因为在明亮的地方,瞳孔小,进入的光线少,可以保护眼睛不会被晒伤,在黑暗的地方,瞳孔变大可以保证足够的光线进入眼睛.某人从黑暗的小屋走到充满阳光的室外,此时他的瞳孔会变小.
故选:B
20.人体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
【考点】E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有神经中枢.
【解答】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故选:D
21.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 )
A.呆小症 B.甲亢
C.糖尿病 D.地方性甲状腺肿
【考点】E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解:A、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甲亢是由于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
C、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故选:A.
22.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A.吮奶 B.吃肉流唾液
C.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D.听相声哈哈大笑
【考点】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ABC、“吮奶”、“看到酸梅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听相声哈哈大笑”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D
23.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会依次流经不同的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考点】D5:尿的排出.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如图: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故选:C
24.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C.胰液分泌过少 D.胰岛素分泌不足
【考点】ED: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故选:D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C.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D.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考点】48: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控制.
【分析】全球大气污染主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氧化气体(这里包括有毒、有害的各种工业废气
【解答】解;A、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求烈破坏作用的此外线,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不符合题意;C、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而略显酸性;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不符合题意;
D、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已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因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同时也使森林工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破坏还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等等,从而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符合题意;
故选:D
26.小刚感冒了,没有及时治疗引起了中耳炎,病菌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
A.听小骨 B.外耳道 C.喉 D.咽鼓管
【考点】EK: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在咽和鼓室之间有咽鼓管.
【解答】解: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
故选:D
27.小华是个球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足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 )
A.血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考点】E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解: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题干中小华看到自己喜欢的足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21*cnjy*com
故选:D
28.人体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1·cn·jy·com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故选:D
29.下列与人体细胞获取能量无直接关系的是系统是( )
A.消化系统 B.循环系统 C.呼吸系统 D.内分泌系统
【考点】E9: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
【分析】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据此答题.
【解答】解:A、动物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是把不能吸收的大分子的物质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进而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再运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由循环系统来完成,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要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氧气是由呼吸系统吸入体内的,C不符合题意;
D、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激素. 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人体能量的供给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30.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 )
A.躯体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嗅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考点】E3: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解答】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躯体感觉中枢.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31.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在 氧气 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 能量 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的各项 生命活动 .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根据人类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获得的途径考虑本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答】解:在细胞里,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蕴藏其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主要用于维持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人体体温.
故答案为:氧气 能量 生命活动
3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血细胞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滤过的肾小囊内,形成 原尿 .
【考点】D4:尿液的形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血细胞; 原尿
3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 体循环 和 肺循环 两部分.它们在心脏外汇合,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考点】C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图中看出,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它们在心脏外汇合,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故答案为:体循环;肺循环
34.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它由 细胞体 和 突起 两部分组成.
【考点】E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故答案为: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三、综合理解运用(每空2分,共20分)
35.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液.A、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能,但C能消化蛋白质.在A、B两种消化液中各加入适量的D后,可促进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A 唾液 ;B 胰液 ;C 胃液 ;D 胆汁 .
【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消化道内有多种消化液:胃腺分泌的胃液、肠腺分泌的肠液、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唾液只含有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是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解答】解:根据题意:ABCD四种消化液都不是肠液,它们只能是胃液、唾液、胰液或胆汁.又知A、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因此可以推断A、B为唾液或胰液;在A、B中加入D后,可促进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因此B为胰液,A为唾液;D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说明D胆汁;C、D均不能消化淀粉,但C能消化蛋白质,说明C是胃液.
故答案为:唾液;胰液;胃液;胆汁
36.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
(1)上课时间到了,你能够听到上课铃声并匆忙回到教室,是因为声波信息引起 鼓膜 振动,刺激了 耳蜗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2)上课时你不仅能看清近处的书本,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 晶状体 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 视网膜 上.
(3)当你品尝话梅时会分泌唾液属于 非条件 反射,上课听到老师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时也会分泌唾液属于 条件 反射.
【考点】EL:听觉的形成过程;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EH: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耳的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www.21-cn-jy.com
(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鼓膜; 耳蜗;
(2)晶状体; 视网膜;
(3)非条件; 条件.
2017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