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填空题: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时间
1926年起近十年
内容
兴建6000个大型工矿企业等
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特点
作用
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劳动的社会主义大农业
弊端
2、五年计划
(1)时间:
(2)作用:提前完成,成为
;
(3)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
(4)弊端:
。
二、肃反运动
1、导火线:
;
2、特点:
;
3、后果:
。
三、制定宪法:
苏联于
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四、苏联模式: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30年代形成的
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
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被称为
。
单选题:
1、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包括(
)
A、工业生产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4、下列有关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
B、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C、节约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
D、导致企业缺乏应有活力
5、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
)
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6、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五年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
)
A、美国的影响
B、苏联的影响
C、德国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
7、下列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
B、它对苏联抵抗法西斯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
C、它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第10课
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填空题: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
。在不到10年时间里,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_位、世界_____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但也导致了国民经济___________,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实施___________。这种方式被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新中国所沿袭,被称为___________经济。
1929年苏联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2年底___________基本实现了。但由于并片面追求“___________”,这一运动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1934年,苏联发生了___________被刺案件,导致苏联开始肃反运动开始。___________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后果。
________年,苏联制定了新宪法,宣布建成___________国家。30年代以来形成的过度集中的___________经济体制和___________政治体制固定下来,被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被称为___________模式。这种模式给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二、单选题:
1、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过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置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德国
4、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困是
(
)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下列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
B、到[932年底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6、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五年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
)
A、美国的影响
B、苏联的影响
C、德国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
7、下列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
B、它对苏联抵抗法西斯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
C、它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9、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过度集中
D、忽视客观规律
10、下列对苏联“肃反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洛夫被刺是这一运动的导火线
B、1936年到1938年举行了四次“莫斯科大审判”
C、“肃反运动”完善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肃反运动”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共25张PPT)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标准:
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对上课进行复习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对象
阶级
结果
方式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沙皇封建专治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推翻了沙皇封建专治统治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学习目标: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显著成就?
2、如何理解肃反运动?影响如何?
3、如何看待新宪法的颁布?
4、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预习检测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
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
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
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
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
基洛夫事件
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
1924年,列宁病逝,接下来……
列宁的弹性表现在
斯大林以强硬的态度发展什么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成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工业化按预期的十年内完成了吗?有何影响?
斯大林:“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谁要高兴就可以蹂躏她。”
说说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利用有利形势,引进外国技术。
2、人民的巨大热情。
3、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4、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
5、大力发展教育。
苏联工业化成绩的背后隐蔽着哪些问题?
1、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如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导致农业的落后,反过来也影响了工业化与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2、人民生活水平低。
中国的“一五”计划
从1953年起执行的“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它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经济
(一)工业化(1926年)(重.大)
1、原因:
。
2、方针:
。
3、重点:
。
4、成就:欧洲
,世界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为维护苏联
奠定经济基础。5、弊端:
。
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虎视眈眈
优先发展重工业
大型工矿企业
第一
第二
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
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二)农业集体化(1929年—1932年)
1、原因:
。
2、目的:力图将
改造成
。
2、内容:开展
;消灭
。
3、弊端:产生长期消极后果。
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大农业
集体化运动
富农阶级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
(三)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
计划: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
1、特点:实行严格的
领导和管理。
2、作用:
。
3、弊端:排斥
,统得死,积极性低,效益低,严重浪费。
计划
计划
无政府
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市场经济
二、政治: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有何影响?它
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什么事件?
1、导火线:
事件(1934年)
2、后果:
(1)制造
。
(2)经济:
。
(3)政治:破坏
。
(4)影响广大人民对
的信念和追求
基洛夫
大量冤假错案
干扰经济正常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
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B、到1932年基本实现
C、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
D、农民自愿接受集体化
D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
A.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两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D.全国展开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
D
三、苏联模式特点(两个过度)
经济管理体制——
政治体制——
四、评价
1、积极:取得重大成就。(工业;教育;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
2、消极:严重压制
,阻碍
。
3、教训:神圣化、凝固化,失去活力,影响民心。
过度集中(计划管理)
过度集权(个人专断)
积极性、创造性
健康发展
小结
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斯大林)
管理
工业
农业
重工业
集体化
计划化
经
济
政治
肃反运动
苏联模式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过度集权
过度集中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功绩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端
高度集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结
论
政治:
思想: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1917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
)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十一月革命
D
巴黎公社
A
2、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C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革命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D
4、
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
5、
在1922年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农民卡尼萨到市场上卖土豆
B
资本家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
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D
安娜到商店买日常生活用品
C
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革命对象相同
B
革命领导力量相同
C
革命性质相同
D
革命结果相同
B
7
、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
无产阶级采取暴力夺取政权
B
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D
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
B
8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取得了革命胜利
B
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
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
D
广大工农兵积极参加
C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如下表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00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不包括(
)
A、工业生产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B、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4、下列有关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
B、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C、节约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
D、导致企业缺乏应有活力
5、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
)
A、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主要表现是什么?
(2)苏联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和借鉴
2、中国、苏联(苏俄)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活动一: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活动二: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中“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和“失误”各举一例。
三、讨论探究
1、为本课内容列一个大事年表。
2、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具体表现?它给了我们那些启示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