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学期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3 23: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一 、乐一乐
二 、读一读
三 、译一译
四 、品一品
五 、赛一赛
六 、背一背
七 、练一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元丰三年(1080)谪居黄冈,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一生在文学上很有成就,其作品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于他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因而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佛老思想。这篇短文即写于作者贬官黄冈期间。承天寺  承天寺位于鲤城区南俊巷,又名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
  文革期间寺宇大毁,弥勒殿、法堂、钟鼓楼、廊庑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毁,其他则用作民宅、办工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承天寺是85年在原址重修的。 译一译1、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或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  
2、调:文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3、换:文言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虚数词等,在翻译时,应用现代汉语里与之相应的词来替换。
4、删:文言文中的同义连用的实词或一些虚词在翻译时要相应的删掉。
5、补:文言中的省略成分或根据语言用法不必用的成分,在翻译时应补出来。翻译方法译一译重点字词解衣欲睡:解:脱;欲:想。
念无与为乐者:念:想。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遂:于是,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怀民亦未寝:亦:也,寝: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互相,步:动词、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空灵明净。
水中藻、荇交横:藻:水藻;荇:荇莱;交横:纵横交错
盖竹柏影也:盖:句首语气词,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耳:句未语气助词,罢了。 品一品本文文字极少,但内容却十分丰富。读课文回答:
夜游的原因是:
夜游的心情是:
写景的一句是:
抒发感慨的是:小练习月光入照,引发兴致欣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品一品①文中写景的一句好在哪里?
②对文中的“闲人”如何理解?
探讨的问题  比喻,把月下静穆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到最后才提示出是影子,极妙;揭示出竹独特的艺术修养。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苏轼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赛一赛《承》→《念》比较背一背畅谈本文的魅力练一练(课外完成)大胆向大师挑战,将文中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