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桐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02 21: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桐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和答题卷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有学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形态的特点时,收集到相关的图片两幅(下图),接下去他要收集的文字史料应该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C.“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D.“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3.下图所示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纺织
B.冶铁
C.制瓷
D.灌溉
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
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与中国的四大发明无关的是
A.3000演员手持竹简,高声咏唱《论语》
B.开幕式期间燃放璀璨的的烟花
C.中央巨幅画卷中展现立体活字印刷术
D.巨幅纸张上,演员用独特的身体语言作水墨画
7.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8.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9.清末学者皮锡瑞(1850-1908)说:“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观点与哪一人的思想最吻合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严复
10.右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1.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700
16
51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合计
11
3400
39
59990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
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12.右图所示服装样式开始流传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
13.右图是某段时期内南洋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内部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各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B.民国成立,推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C.清政府灭亡,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D.抵制日货运动高涨,国货受到民众的推崇
14.以下是蔡元培两次婚姻情况的对比表,这一变化作为个案可反映出
A.儒家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B.维新思想深入日常生活
C.人们思想观念日益解放
D.西式婚礼成为一种时尚
15.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蔡廷锴、邓世昌、彭德怀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林永升、彭德怀
16.下图的公布有何重要意义?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标志着中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标志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17.方寸邮票见证历史。右图所示的邮票发行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阅读下表: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所有制经济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19.右图是1954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格开。该期杂志选此作封面是因为
A.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C.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D.周恩来接待尼克松来华访问
20.北京有众多的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按其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联、印度、日本、美国
B.印度、苏联、美国、日本
C.苏联、印度、美国、日本
D.苏联、美国、印度、日本
21.右图所示的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2.“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3、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25.右图是1983-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T)和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混和直方图和折线图。学生尝试着对该图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②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①②③
26.【加试题】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27.【加试题】清朝官员斌椿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28.【加试题】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
29.【加试题】《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
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30.【加试题】纵观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抓住了四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第一次
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第二次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实现中美建交
第三次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第四次
2001年江泽民决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第一次促使美国宣布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第二次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第三次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D.第四次使中国走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二、材料问答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隋唐




高层政区
州(东汉)




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图册》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周、秦地方政治制度。(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
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2分)结合所学,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4分)
综上,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2.(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31日
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并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依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2分)指出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4分)
材料二在上海举行的右图所示国际会议上,成立了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等
写出材料二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名称。(2分)这一组织的发展进程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国家关系的核心是什么?(2分)该组织所提供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哪些特征?(2分)
33.(14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朱子语类》卷一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争夺。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 陈独秀复吴虞信》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意写出两个即可)(2分)材料中作者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根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4分)材料表明在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4分)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C
D
A
D
D
C
B
B
B
A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B
A
A
B
C
D
D
A
D
A
D
D
二、材料问答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1)周:分封制;秦:郡县制。(2分)历史作用: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促进中央集权制形成。(4分)
(2)省或行省(2分)。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
32.(12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意义:为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分)
(2)上海合作组织。(2分)结伴而不结盟。(2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2分)
33.(14分)(1)孔子、孟子、荀子。(2分)儒家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一致性,相通性。(4分)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官方哲学。(2分)
(3)维新运动,孔子被看作改革的先师,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分)袁世凯复辟帝制,提倡尊孔复古;(1分)新文化运动,孔子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2分)
第11题图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率军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