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兴文学校初中数学 4.3-4.4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打包12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兴文学校初中数学 4.3-4.4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打包12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8-02 19:57:32

文档简介

第9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运用等式性质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分析
重点:去分母解方程。
难点: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项会漏乘公分母,及没有对分子加括号。
突破:理解分数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1)-
( http: / / www.21cnjy.com )(x-3)=5x+9
(2)5(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1)3,6,8。
(2)3,4,18。
二、新授
1、新课引入:
在上面的复习题中,可以保留分母,也可以去掉分母,得到整数系数,这样做比较简便。所以若方程中含有分母,则应先去掉分母,这样过程比较简便。
2、例1(课本P198例5)
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析:这个方程含有分母,只要去分母后,就可以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从而解出方程。
解:见课本。解答后口算检验。
3、例2(P199例6)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
分析:方程两边都乘以什么数可以去掉分母?应乘以12,即3,6,4的最小公倍数。
解:去分母,两边都乘以12得
4(2x-1)-2(10x+1)=3(2x+1)-12
去括号,得8x-4-20x-2)=6x+3-12
移项,得8x-20x-6x=3-12+4+2
合并同类项,得-18x=-3
系数化为1,得x=1/6
说明:(1)去分母时,在方程两边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要根据乘法分配律,不能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如题中的-1也要乘以12。(2)分数线不仅有除号的作用,而且有括号的作用,所以去分母时,去掉分母后,分子应作为整体,加上一个括号。
三、练习
P201练习:
2,3。
四、小结
1、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2、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两点)
五、作业
1、P207
A:10,11,12。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5。
回页顶
回目录第11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7)
教学目的
1、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步骤,正确而熟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解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分析
重点:灵活、正确而熟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方程的步骤的灵活运用。
突破:多做练习,多思考,多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并说明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骤的依据。
二、新授
1、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掌握解题的一般步骤,但是,有的步骤可能用不上,可能不至用一次,也不一定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我们只能根据题目来确定将其化为最简形式的步骤,寻找解题的捷径。
2、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2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析:每个分数分子的含有x项系数都能被分母整除,所以不用去分母,只要把分数化为x的一次二项式,然后一步步地解下去。
解:去括号,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2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再化成x+
( http: / / www.21cnjy.com )-2x+x+
( http: / / www.21cnjy.com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移项,得x-2x-x+
x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并同类项,得-x=-
( http: / / www.21cnjy.com )
系数化为1,得x=
( http: / / www.21cnjy.com )
例2、解方程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x-1)]=
( http: / / www.21cnjy.com )
(x-1)(解略)
分析:多层括号,宜先去括号,后去分母。
例3、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x-1)+1]+x}+1=3(解略)
分析:有多层括号,宜先去括号,后去分母,去括号一般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后去大括号。而这一题正好相反,反而好。
三、练习
P204练习:3。
四、小结
1、灵活对待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五、作业
1、P208
A:16。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7。
回页顶
回目录第10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能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2、巩固并熟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掌握分母是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分析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将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与去分母时方程两边乘公分母相混淆。
突破:认识清楚方程的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而解方程中的去分母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方程?指出下列方程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多少
(1)x+3=2x
    (2)x+2y=3
(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 (4)3x2-5x-2=0
2、解方程:(1)3y+
( http: / / www.21cnjy.com )=2-
( http: / / www.21cnjy.com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3-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骤的依据和注意事项。(见课本中P202表格)
二、新授
1、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定义见P201
对“元”和“次”作出解释,“元”与未知数相通,一元是指一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并且这个次数要是在化成最简形式以后的次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a≠0)。
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灵活掌握,有的步骤可能用不上,可能不至用一次,也不一定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我们只能根据题目来确定将其化为最简形式的步骤,并进而求出方程的解。
3、解分母是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
  (2)例1(课本P202例7)
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
分析:这个方程含有小数分母,只要将小数化为整数,那么方程就化为学过的含有分母一元一次方程了,而后一步步地解下去。
三、练习
P204练习:1。
四、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步骤。
3、分母有小数的方程的解法。
五、作业
1、P208
A:15,17。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6。
回页顶
回目录第12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以公式中的一个字母为未知数,其他字母为已知数,求这个未知数的问题要转化为求以这个字母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教学分析
重点:求一个公式中的某一个字母的值。
难点:求一个公式中的某一个字母的值。
突破:把所给的公式看成是关于所求字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x-
( http: / / www.21cnjy.com )(2+
( http: / / www.21cnjy.com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值等于1。
依题意得:x-
( http: / / www.21cnjy.com )(2+
( http: / / www.21cnjy.com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逐步解出x的值。
2、已知梯形的下底a=2.8cm,上底b=0.8cm,高h=1.5cm,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解略)
二、新授
1、导课
公式是两个代数式用等号连接的式子,上面的2,是在已知等号的右边的字母的值的条件下,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求得面积S。如果知道了S及a,h的值,能否求出b的值呢?引导学生根据方程的意义,说出求b方法。
2、例题讲解。
例1(课本P203例8)
在梯形的面积公式S=
( http: / / www.21cnjy.com )(a+b)
h中,已S=120,b=18,h=8,求a。
分析:把S=120,b=18,h=8代入公式中,就得到了以a为未知数的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a值。
解:(解略,见教材)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公式中的几个字母中,会给出几个字母的值,只有某一个不知道,这时把已经知道的字母的值代进去,即可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此方程就能求出那个未知的字母的值了。
三、练习
P204练习:2。
四、小结
1、见上面的小结。
五、作业
1、P208
A:18,19。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8
回页顶
回目录第6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用移项,系数化为1解方程。
2、使学生会用移项,系数化为1解方程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和等式的性质2。
教学分析
重点:利用系数化成1解方程。
难点:系数化成1时,是把未知数的系数搬到方程的另一边时是作为除数,而且不要改变符号。
突破:紧扣所作变形的根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移项为什么要变号?
2、叙述等式的基本性质2。
3、 用移项解方程,并写出检验:
081.x+1.5=-0.19x+0.5,
②1-2x=5-x
二、新授
1、引入:复习3②中移动1与-x两项,那么合并同类项后得-x=4,由x的系数是-1,为了求出方程的解,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都除以-1,得x=-4。
形如ax=b(a≠0)一类方程,如何把x的系数化成1?根据等式的性质2:
(1)两边都除以a,得x=b/a(a≠0,a为整数),
(2)两边都乘以a的倒数,得x=b×1/a(a≠0,a为分数),
2、例1(课本P194例1)
解方程 -5x=70
解:把系数化为1,得:x=70/-5
即 x=-14。
检验见课本。
3、例2(课本P195例2)
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x-8=1
解:见课本P195。
4、补充例题:当x等于什么数时,代数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x-7与5互为相反数?
分析:代数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x-7与5互为相反数,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x-7=-5本题就是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x-7=-5。解略
三、练习
P196练习:1,2。
四、小结
1、方程ax=b(a≠0)的解是x=b/a
五、作业
1、P205A:2,3,4,5。B:1,2。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2。
回页顶第5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理解移项解方程的根据;
2、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教学分析
重点:利用移项解方程。
难点: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的理解。
突破:紧扣所作变形的根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得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用适当的数或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些性质进行变形的:
如果x-7=5,
那么x=
(x=5+7,两边都加上7)
②如果7x=6x-4,那么
=-4。(7x-6x=
-4
两边都减去6x,这条都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
二、新授
1、引入:复习3虽然是对等式进行变形,实际上也是解方程,解方程过程就是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不断变形,最后变形为x=a的形式。
2、移项法则:从x-7=5,
变形为x=5+7和从7x=6x-4,变形为7x-6x=-4的过程,发现与总结规律:(见教材,板书)把变形前后的两个方程相比,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3、利用移项解方程:
(1)x-7=5 (2)7x=6x-4,
解:(1)移项,得
x=5+7
合并同类项,得
x=12。
(2)移项,得
7x-6x=-4
合并同类项,得
x=-4。
4、例:解方程6-2x=5-3x。
解:移项,得
-2x
+3x=5-6
合并同类项,得x=-1。
说明: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得变号,移项时,左右两边先写原来不移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三、练习
P194练习:1,2,3。
四、小结
1、什么是移项?它的根据是什么?
2、移项为什么要变号?
五、作业
1、P205习题:A:1。第14课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分析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会用方程去反映现实中的相关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向学生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突破:从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中找到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等式?什么叫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代数式?
3、列代数式:
(1)x的0.15,(2)比x多0.15,(3)比x的2倍小1。
二、新授
1、导课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解应用题,我们将逐渐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要比算术方法在列式上容易得多,而且可以解出用算术方法不易解出的或无法解出的实际问题。
例1(课本P21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下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分析:已知运出面粉为原来面粉的15%,剩余面粉42500千克,未知原来有面粉重量与运出面粉重量。相等关系是:
原来有面粉重量运出面粉重量=剩余面粉重量
设原来有面粉x千克,则运出面粉重量为15%x千克,这样左右两边都列出了代数式,放入相等关系中,即可得出方程:
x-15%x=42500
完成求解过程,作出答案,强调4个注意点。
解:略
三、练习
P216习题:1,2。
四、小结
1、列方程解应用题应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一个相等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比算术方法在列式上容易得多。
五、作业
1、P221
 4.4A:
1,2,3,4,5。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回页顶
回目录第17课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会分析同向而行的追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使学生加强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分析
重点: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寻找追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寻找追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突破:同时出发到相遇时,所用时间相等。追击时,两人都在行进,不同时出发时,时间不等,路程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两站相距275千米,慢车以每小时行驶5
( http: / / www.21cnjy.com )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小时后,快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那么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相遇。(2.8小时)
二、新授
1、导课
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今天我们通过一例来学习如何寻找相等关系,和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的方法。
2、例(课本P219例4)题目见教材。
分析:(1)可以画出图形,明显有这样的相等关系:
通讯员的行程=学生行程
设通讯员追上学生队伍要x小时,由于通讯员的速度为14km/h,则通讯员的行程为14x,由于学生的速度为5km/h,所以学生队伍所行的两段路程分别为5×
( http: / / www.21cnjy.com )km,
5×xkm,放入相等关系中,即可得出方程:14x=5×
( http: / / www.21cnjy.com )+5×x
同样画出图形,并按课本讲解,(见教材P219)
由学生完成求解过程,并作出答案。
解:略
说明:(1)本题是同向而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遇问题,共同点是有一个相同的相等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其中某一个行程或两个行程分在两个部分)。不同点是一个同时出发,一个不是同时出发,所以所用时间不一定相等。
(2)不是同时出发的,要注意时间的关系。
三、练习
P220练习:1,2。
四、小结
1、同向而行的相遇问题,相等关系都是甲的行程=乙的行程(其中某一个行程或两个行程分在两个部分)。
2、同向而行的相遇问题中,要注意时间的关系。
五、作业
1、P223
 4.4A:16,17。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4
回页顶
回目录第8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教学分析
重点:去括号解方程。
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
突破:理解所作变形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1)-
( http: / / www.21cnjy.com )x-3=5x+9
(2)5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x+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叙述去括号法则,并去掉下面的括号。
(1)(a-b)-(-c+d)
(2)-2(a-b)+3(c-d)
(3)d-[-2a+(b+c)]
二、新授
1、新课引入:
前几节学习的是不带括号的一类方程的解法,本课时是解带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如果去掉括号,就与前面的方程一样了,所以我们要先去括号。要去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当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2、例1(课本P197例4)
解方程 2(x-2)-3(4x-1)=9(1-x)
分析:为了使方程化为ax=b的形式,可以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从而解出方程。
解:见课本。
说明:(1)当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2)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3、例2(补充题)解方程x-2[x-3(x+4)-6]=1
分析:方程特点是含有多重括号,去括号时从小括号开始由里向外一层一层去。
解:去括号,得x-2[x-3x-12-6]=1
x-2[-2x-18]=1
x+4x+36=1
移项,得x+4x=1-36
合并同类项,得5x=-35
系数化为1,得x=-7
三、练习
P198练习:3。
四、小结
1、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P206A:7(3、3),8,9。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4
回页顶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工程问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列方程解工程类问题。
难点:把总工作量看作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1)    (2)    
(3)    
人们常规定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为    。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    ,工作时间是    ,工作效率是    。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    。
二、新授
1、例题讲解: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2)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2、练习:
(1)
P228
第4题;
(2)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Ⅲ:其他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3、变式练习:
(1)
把第一题的问题改为“如果两队从两端同时相向施工,需多少天铺好整个管道长的60%”,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2)
把第二题中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4、继续讲解例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1)
先由学生阅读题目
(2)
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
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三、练习
1、(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5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丙合做5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天完成?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Ⅲ:其他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Ⅴ:评讲后对第一题提出:这项工程共需几天完成?
Ⅵ:第一题还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呢?根据此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口答)。
2、编应用题:
(1)
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处理方法:由学生编出应用题,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小结
1、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
五、作业
1、P233 习题A
9、10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选做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第13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复习课(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灵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求解方程的计算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灵活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计算简化而准确。
突破:多练习,多比较,多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它的解是什么?
2、等式的性质是什么?(要求说出应注意的两点)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以解方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2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例,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与注意点,并口头检验。
二、新授
1、已知方程(n+1)x|n|=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n的值。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n|=1且n+1≠0,解得n=1。
解:略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x=0的解是x=-3
B

( http: / / www.21cnjy.com )x+1=4的解为x=-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解是x=1
D x2-x-2=0的解是x=2,
x=-1(D正确)
3、x等于什么数时,代数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x+5的值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值小2。
解:(解略,应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方程。)
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某数x的3倍减去9,等于某数的3分之1加上6;
已知-3m3(x-2)n与25m2+xn是同类项,求x的值;
已知代数式2[
(x-1)+5]+x+1与代数式3[x-8(x-4)]+7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
5根据下列方程的特点解方程。
(题目见课本中P208、16的2,4)
三、练习
P209习题:20。
四、小结
1、略。
五、作业
1、P240
A:1,2,3,4。
2、B:1,2。
回页顶
回目录第7课  4.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形如ax+b=cx+d(a≠c)的方程的解法。
2、利用等式的对称性解方程。
3、通过一题多解的比较,寻求较简捷的解法。
教学分析
重点:形如ax+b=cx+d(a≠c)的方程的解法。
难点:形如ax+b=cx+d(a≠c)的方程的解法。
突破:紧扣所作变形的根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1)-
( http: / / www.21cnjy.com )x=3
(2)5x-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纠正作业中常犯的错误:(1)方程连等,或在左边写等号。(2)移项时没有改变符号。(3)系数化为1时,分子分母位置弄错。
二、新授
1、对于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只要把方程变形为形如ax=b(a≠0)的形式,再把x的系数化成1,就能得到方程的解。
2、例1(课本P196例3)
解方程 5x+2=7x-8
分析:为了使方程化为ax=b的形式,未知项可以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可以移到方程的右边,或者把未知项可以移到方程的右边,而把已知项可以移到方程的左边,于是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按课本的两种方法讲解。
讲解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未知项移动的方向不同,但都能把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进而求出方程的解。
说明:(1)方程10=2x变形为2x=10是根据等式的对称性,而不是移项。(2)以后的方程不要求书面检验,可用口算验证,要养成进行检验的习惯。
3、例2(补充题)已知x=2是方程x+4a=14-2ax的解,求a的值。
解:由方程的解的意义得2+4a=14-2a×4
移项,得4a+8a=14-2
合并同类项,得12a=12
系数化为1,得a=1
三、练习
P198练习:2,4。
四、小结
1、形如ax+b=cx+d(a≠c)的方程的解法。
2、等式的对称性。
3、移项原则。
五、作业
1、P206A:6,7。B:3,4。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3。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