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余角和补角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三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已经认识了平行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交线;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的关系,了解了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理解了对顶角相等这一重要的结论,初步了解推理过程的书写。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我遵循“开放”的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有效开放的学习环境。本节课共设计以下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综合应用;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能力延伸。
第一环节
走进生活
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观看丁俊晖斯诺克十佳球
欣赏完丁俊晖斯诺克十佳球后,在观看“斯诺克撞球过程”的图片,提炼出数学图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球在运行过程中,与桌沿形成的角有怎样关系?这些角有怎样的性质?
活动目的:独立思考、学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开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通过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相互探讨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新知介绍
补角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余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动手操作
你能不能画两个互为余角和两个互为补角的角呢?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首先应关注全体学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否积极思考?是否进行有效讨论?在巡视中,还应关注学生的画图是否合乎要求,要及时收集学生一些好的画法进行展示,关注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提前给予点拨,在集体展示时给这部分同学展示的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
巩固反馈:
问题1:小组合作,每人编一道有关余角或者补角的题目,其余同学抢答,组长记录、整理各种题型,练习2分钟。教师巡视,给予评价,捕捉好资源。
问题2:教师将捕捉到的好资源用投影仪集体展示,全班抢答,及时给予评价。
问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已知∠A=40 ,则∠A的余角=500②若∠1+∠2=90 ,则∠1和∠2互为余角。
③若∠1+∠2+∠3=180 ,则∠1、∠2和∠3互为补角。④若∠A=40 26′,则∠A的补角=139 34′⑤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⑥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0
活动目的:据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心理,设置问题1和问题2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竞争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所编题的质量,促进合作交流的意识。问题3是针对学生易错题而改编的一组判断题,这种形式能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注意事项: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仔细聆听每组的发言,对每组的表现予以点拨和激励,注意收集出色的资源及学生出错的信息,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
展示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强调。
动手实践
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1)抽象成图(2),ON与DC交于点O,∠DON=∠CON=900,∠1=∠2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在图2.1—8中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问题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目的:概括归纳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同角或者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者等角的余角相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简单推理。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背景知识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串---问题串,极大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以达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目标!
活动注意事项: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环节的三个问题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提出来的,前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质疑;上课要渗透合情说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三环节
学以致用,步步为营
例1、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一:(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少,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2)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__;
活动目的:通过一题多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通过规律找方法。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亲自画图,可以直观的发现有关结论,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为问题的顺利解决而奠定基础。变式训练题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超级变变变中体验数学的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活动注意事项:
学生可能会认为概念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不难理解,但认识中却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此处应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合作,也可以现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之间思维互相碰撞,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要比盲目的接受知识更有意义,特别是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来的知识更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综合应用
例2、如图,直线CD和∠AOB两边相交于点M、N,已知∠α+∠β=180°。
(1)试找出图中所有与∠α、∠β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与∠α互补的角。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二:
如图,已知,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所有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互为余角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与∠3互为补角的角有_________;
与∠2互为补角的角有___________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串的巧妙设置,不仅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率的复习了本节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收获了一份自信!问题串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对出现的错误,一定进行积极的辨析,让学生学会解决的方法。
第五环节
学有所思
反馈巩固
归纳总结: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目的:本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从系统的角度把握知识方法,努力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独自梳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及解题方法的能力。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经历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快乐过程。
活动注意事项:教师一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身感受,对于知识点的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纠正,教师也应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强调。
第六环节
当堂测试效果检测
《余角和补角》课堂5分钟检测
1.∠α=42°,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_,补角等于____________.毛
2.已知∠α、∠β互为余角,且∠α=∠β,则∠α=___________。
3.若∠1和∠2互补,∠2
和∠3
互余,∠1=123°,则∠3
=________.
4.①若∠A+∠B=90°,∠C+∠D=90°,且∠A=∠C那么∠B=∠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1+∠2=180°,∠1+∠3=180°,则∠2=∠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少,则这个角的度数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能力延伸
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于(
)
A.
125°
B.105°
C.115°
D.95°
若∠1与∠2互为余角,且,则∠2=(
)
A
B
C
D
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是(
)
A.30°
B.45°
C.60°
D.75°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
30°
B、
60°
C
、
90°
D
、
120°
任意两条线相交于一点,互为补角的角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如右图,,图中共有(
)对角互为补角
A.2
B.3
C.4
D.5对
∠α=,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_,补角等于____________.
任意一个锐角∠A的余角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补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毛
已知∠1+∠2=900,∠2+∠3=900,则∠1=∠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
①∠AOD的余角是________________;
②∠AOD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
③∠DOB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直线CD和∠AOB两边相交于点M、N,已知∠α+∠β=180°。
(1)试找出图中所有与∠α、∠β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与∠β互为补角的角。
(思考题)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E,将∠C过点E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再将∠D过点E折起,使DE与HE重合,折痕是GE,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是直角吗?为什么?
(2)∠FEH与∠GEH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3)
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还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动目的:作业应该体现出课堂学习的延续性,因此本节课我也精心设计了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实现了同一图形经过不同变化可以产生不同问题,与课堂的问题相呼应;作业分层,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活动注意事项:首先应激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其次注意提高效率,最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四、教学设计反思:
开放课堂
激发潜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本课时我遵循“开放”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课堂开放,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有利于教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几何直觉是增进数学理解力的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气,提高修养。”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促使学生认真审题的重要方法。学生的画法千变万化,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效果,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新知识。
3.巧设问题串
打造高效课堂
我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上,重组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有效的学习环境。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的设置,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争取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揭示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的快乐,继而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内驱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开花,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注意事项。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百花齐放,教师应注意捕捉有效信息,从激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问题,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注意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的能力,简单合情说理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注重学生几何语言的培养,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
注意: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2
D
C
O
1
3
4
A
N
B
(2)
(1)
同角或者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者等角的补角相等。《余角与补角》学案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
2.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
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以上各图形中∠1和
∠2之间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以上各图形中∠1和
∠2之间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发现〗
1、互为余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α的余角为________
互为补角的定义
,∠α的补角为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余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相等
注意: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的之间的_________关系,与它们的_______关系无关。
〖典型例题〗
例1、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变式训练一:(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少,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2)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__;
例2、如图,直线CD和∠AOB两边相交于点M、N,已知∠α+∠β=180°。
(1)试找出图中所有与∠α、∠β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与∠α互为补角的角。
变式训练二:
如图,已知,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所有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互为余角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与∠3互为补角的角有___________;
与∠2互为补角的角有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于(
)
A.125°
B.105°
C.115°
D.95°
若∠1与∠2互为余角,且,则∠2=(
)
A
B
C
D
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是(
)
A.30°
B.45°
C.60°
D.75°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
30°
B、
60°
C
、
90°
D
、
120°
任意两条线相交于一点,互为补角的角有(
)
A.3对
B.4对
C.5对
D.
6对
如右图,,图中共有(
)对角互为补角
A.2
B.3
C.4
D.5对
∠α=,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_,补角等于____________.
任意一个锐角∠A的余角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补角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毛
已知∠1+∠2=900,∠2+∠3=900,则∠1=∠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
①∠AOD的余角是________________;
②∠AOD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
③∠DOB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直线CD和∠AOB两边相交于点M、N,已知∠α+∠β=180°。
(1)试找出图中所有与∠α、∠β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与∠β互为补角的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题)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E,将∠C过点E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再将∠D过点E折起,使DE与HE重合,折痕是GE,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是直角吗?为什么?
(2)∠FEH与∠GEH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3)
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还有哪些角
互为补角?
《余角和补角》课堂5分钟检测
1.∠α=42°,那么∠α的余角等于____________,补角等于____________.毛
2.已知∠α、∠β互为余角,且∠α=∠β,则∠α=___________。
3.若∠1和∠2互补,∠2
和∠3
互余,∠1=123°,则∠3
=________.
4.①若∠A+∠B=90°,∠C+∠D=90°,且∠A=∠C那么∠B=∠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1+∠2=180°,∠1+∠3=180°,则∠2=∠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少,则这个角的度数(共16张PPT)
你知道吗?打台球的游戏中,台球击到桌沿又反弹回来的路线,就象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路线是一样的。
下图中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的阴影为6个袋孔,如果一球按图示方向击出去,最后落入第几个袋孔?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的定义。
2.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1、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1+
∠2=900
(1)30
,70
与80
的和为平角,所以这三个角互补(
)
(2)一个角的余角必为锐角。
(
)
(3)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
(
)
(4)90
的角为余角。
(
)
(5)两角是否互补既与其大小有关又与其位置有关(
)
0
×
√
×
×
×
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关系无关。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0
0
0
2、观察下列图形,你能发现∠1和
∠2的关系吗?
∠1+
∠2=1800
1.
下列哪些角互为余角?有相等的角吗?
∠1与∠4,∠2与∠3
∠1与∠3,∠2与∠4
∠3=
∠4
∠1与∠2,∠2与∠3
∠1=
∠3
如图,有一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为什么?
40
0
方法一:可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出。
方法二:可利用补角得出。
3
4
1
2
B
D
O
C
E
A
2.
如右图,已知∠1=∠2,你还能找出其他相等的角?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角的补角相等
②
∠AOD=∠BOE,理由如下:
∵∠3=
∠4
∠
AOD+∠3=180
,∠BOE+∠4=180
∴
∠AOD=∠BOE
0
0
例1、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度,则这个角的补角为(180-x)度,这个角的余角为(90-x)度,由题意得:
(180-x)=3
(90-x)
解得:x=45
答:这个角的度数为45
例2、如图,直线CD和∠AOB两边相交于点M、N,已知∠α+∠β=180°。
(1)试找出图中所有与∠α、∠β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与∠α互补的角。
1)相等的角有:
∠1=∠3,
∠2=∠4
2)互为余角的角有:
∠1与∠4,∠2与∠3,∠1与∠2,∠3与∠4
3)与∠3互补的角有:
∠BOE
4)与∠2互补的角有:
∠AOD
余角、补角的概念:
余角、补角的性质:
(1)
和为直角的两个角称互为余角;
(2)
和为平角的两个角称互为补角;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
对顶角相等。
互余与互补只与角的数量有关,与位置无关。而对顶角是根据角的位置来判断的
思维拓广
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的中点E,将∠C过点E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再将∠D过点E折起,使DE与HE重合,折痕是GE,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是直角吗?为什么?
(2)∠FEH与∠GEH互余吗?为什么?
(3)
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还有哪些角
互为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