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课题:15.1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1、明确数据说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步骤.
3、理解频数与频率.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篮球比赛,一个队获胜,你知道它获胜的原因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数据有用吗?
学生阅读课本130页.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数据统计表.新疆队战胜对方,新疆队有哪些优势?(用数据说明)
说明:生活离不开数据.数据有用
2.数据的收集.
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到132页中间,分析数据收集需要哪几步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收集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
第五步:记录结果
第六步:得出结论
收集数据的方法:实地调查、
媒体调查、
问卷调查
、实验记录等
巩固练习:
以我们班推荐谁当学习委员的候选人为例,说明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候选人最合适.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
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
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
假如得票数较高的四位同学各自的得票数如下
表所示
根据最后一行,小丽的得票数最高,老师宣布:“经
民主投票选举,小丽当选学习委员,让我们全班鼓掌祝贺她.”
3.频数、频率
频数:
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频数和频率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频数之和
=
总次数
频率之和
=
1
0
≤
频率
≤
1
思考:
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
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是每人的___与____的比值.
三、、巩固训练
教材P133的“试一试”.
五、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P135习题15.1中的第4题.
2、完成教材P149复习题中的第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七、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八、教反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