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一)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相等;
3. 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4. _______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5. _____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你能证明下面的推论吗?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基本事实:同位角同位角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三边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 推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已知:如图,∠A=∠D,∠B=∠E,BC=EF.
求证:△ABC≌△DEF.证明:∵∠A+∠B+∠C=180°,
∠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F=180°-(∠D+∠E)
∵∠A=∠D,∠B=∠E(已知)
∴∠C=∠F(等量代换)
∵BC=EF(已知)
∴△ABC≌△DEF(ASA)议一议, 做一做(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尽可能回忆出来.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如图,先自己折纸观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再小组交流,互相弥补不足.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已知:如图, 在△ABC中, AB=AC.
求证:∠B=∠C.证明:取BC的中点D, 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 AB=AC, BD=CD, AD=AD
∴ △ABD≌△ACD (SSS)
∴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一题多解证法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已知:如图, 在△ABC中, AB=AC.
求证:∠B=∠C.证明:作△ABC顶角∠A的角平分线AD.
在△ABD和△ACD中
∵ AB=AC, ∠BAD=∠CAD, AD=AD
∴ △ABD≌△ACD (SAS)
∴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一题多解证法二: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已知:如图, 在△ABC中, AB=AC.
求证:∠B=∠C.证明:在△ABC和△ACB中
∵ AB=AC, ∠A=∠A, AC=AB,
∴ △ABC≌△ACB (SAS)
∴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一题多解证法三z x xk: 点拨:此题还有多种证法,不论怎样证,依据都是全等的基本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想一想 在上面的图形中,线段AD还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如图,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
(1)求证: △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大胆尝试,练一练! 1. 通过折纸活动获得三个定理,均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为今后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2. 体会了证明一个命题的严格的要求,体会了证明的必要性。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课件13张PPT。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三)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想一想问题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
问题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
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议一议已知:在△ABC中,∠B=∠C,
求证:AB=AC. 分析:只要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AB与AC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 作角A的平分线,或作BC上的高,都可以把△ABC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ABC中
∵∠B=∠C(已知),
∴AB=AC(等角对等边).几何的三种语言练习1 如图,∠A =36°,∠DBC =36°,∠C =72°,图中一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找出其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给予证明.
随堂练习 练习2: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
AD∥BC且∠1=∠2.
求证:AB=AC.随堂练习 想一想 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想法:
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但已知条件是∠B≠∠C.“∠C=∠B”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 AB≠AC
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 再例如,我们要证明△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也可以采用这位同学的证法.
假设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90°,∠B=90°,
可得∠A+∠B=180°,但△ABC中∠A+∠B+∠C=180°
“∠A+∠B=180°”与“∠A+∠B+∠C=180°”相矛盾,
因此△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 上面的证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在上面的证法中,都是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已知或公理或已证明过的定理相矛盾,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我们把它叫做反证法. 例1.证明:如果a1,a2,a3,a4,a5都是正数,且a1+a2+a3+a4+a5=1,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用反证法来证:
证明:假设这五个数全部小于1/5,那么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就小于1.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1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原命题成立,即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下个大于或等于1/5.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90°,则
∠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A=∠B=90°不成立.
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z x xk活动与探究 1.如图,BD平分∠CBA,CD平分∠ACB,且MN∥BC,设AB=12,AC=18,求△AMN的周长. . 分析:要求△AMN的周长,则需求出AM+MN+AN,而这三条边都是未知的.由已知AB=12,AC=18,可使我们联想到△AMN的周长需转化成与AB、AC有关系的形式.而已知中的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告诉我们图形中有等腰三角形出现,因此,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2.现有等腰三角形纸片,如果能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原纸片一次剪开成两块等腰三角形纸片,问此时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36° 90° 108°活动与探究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
定的区别和联系.
(4)举例谈谈用反证法说理的基本思路课堂小结课件13张PPT。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想一想, 做一做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作图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高、中线也分别相等. 我们知道,观察或度量是不够的,感觉不可靠.这就需要以公理和已证明的定理为基础去证明它,让人们坚定不移地去承认它,相信它.
下面我们就来证明上面提到的线段中的一种: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例1.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求证:BD=CE.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例1.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用心想一想,马到功成求证:BD=CE.一题多解大胆尝试,练一练!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高.1.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求证:BD=CE. 分析:要证BD=CE,就需证BD和CE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大胆尝试,练一练!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中线.2.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求证:BD=CE. 分析:要证BD=CE,就需证BD和CE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的全等. 刚才,我们只是发现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中比较特殊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还有其他的结论吗?你能从上述证明的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把腰二等分的线段相等,把底角二等分的线段相等.如果是三等分、四等分……结果如何呢?想一想, 做一做议一议小结 简述为:
(1)在△ABC中,如果AB=AC,∠ABD=∠ACE,那么BD=CE.
(2)在△ABC中,如果AB=AC,AD=AE,那么BD=CE.1. 求证: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AC。
求证:∠A=∠B=∠C=60°.
证明:在ΔABC中,∵AB=AC,
∴∠B=∠C(等边对等角).
同理:∠C=∠A,
∴∠A=∠B=∠C(等量代换).
又∵∠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60°.大胆尝试,练一练!随堂练习 及时巩固如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证明:∵ △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C,∠ABC=∠DBE=60°,BE=BD∴ △ABE≌△CBD∴AE=CD.将不全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任意摆放,请你画出不少于5种的摆放示意图,使得AE=CF,同时满足在重合的一条直线上有且只有三个顶点(重合的顶点算一个),并说明理由.ABCFE课时小结 1.等腰三角形中还有那些相等的线段?
2.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本节课你学到的探索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课件14张PPT。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四)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
(2)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想一想 分析:有一个角是60°,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两种情况:(1)这个角是底角;(2)这个角是顶角.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证: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ABC中,∠A=∠B=∠C.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
∴BC=AC(等角对等边).
又∵∠A=∠C,
∴BC=AB(等角对等边).
∴AB=BC=CA,
即△ABC是等边三角形. 随堂练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用含30°角的两个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做一做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明: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例题]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CD的长. 一个问题“反过来”思考,就可能形成一个真命题.你能举个例子吗?
例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等角对等边”也是真命题;“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反过来“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但有些命题“反过来”就不成立.例“对顶角相等”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成立.想一想试一试 命题“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 解:∵ DE⊥AC,BC⊥AC,∠A =30°,∴ BC =3.7(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性质运用 例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
∠A =30°,立柱BC、DE 要多长?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⒉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课时小结 课时小结 1、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对这个结论的证明有意识地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2、推理证明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