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5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⑴
⑶
⑷
认识身体尺
⑵
一拃(zhǎ):
张开大拇指与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
一步:也叫做“自然步”。通常情况下把两脚尖或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称为一步。
一庹(tuǒ):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庹。
一脚:通常是指人的一只脚从脚跟到脚尖的距离,实际生活中是指(穿上鞋后)从鞋跟到鞋头的长度。
活动要求
同桌合作,将量得的身体尺长度记录在《学习卡1》中。
学习汇总卡
用身体尺量
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
提示:“拃”、“庹”、“步”、“脚”都可以当作单位,直接表达物体的长度。
同桌合作测量,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几步?大约有几脚?并将数据记录在《学习卡2》中。
活动要求
同桌合作,在教室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学习卡3》中。
活动要求
你知道吗?
人一庹的长度大约等于自己的身高。
你知道吗?
一般来说,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
身高等于9.5倍脚长。
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你知道吗?
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你知道吗?
一、填一填
:
1、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
3、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
)作单位,测量教
室的长度用(
)作单位。
√
√
√
√
√
√
√
√
√
√
√
√
√
√
100
1
60
84
26
5厘米
9厘米
5厘米
48厘米<50厘米<3米20厘米<6米<17米<45米
42—13=29(米)
答:旗杆比大楼矮29米。
42—7=35(米)
答:大楼比大树高35米。第5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