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04 19: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爆发了。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是焦头烂额、断腿残臂、遍体鳞伤,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美元和美式武器能支持得住蒋介石的内战吗?当然不能。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也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阅读教材,探究下列问题:
1、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
4、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1、土地改革的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土地改革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结果: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陕甘宁山东大别山1、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挺进大别山动脑筋人民解放军为什么
选择向大别山挺进?大别山  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他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同学说对了一个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男同学说对了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 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2、决战的条件解放军的坦克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国统区学生的示威游行国统区的饥民延安西柏坡南京沈阳北平徐州武汉西安南京解放战争形势图1946年夏1948年秋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2.决战的条件 3.三大战役(1948.9—1949.1)①辽沈战役长春沈阳锦州塔山黑山营口林彪 罗荣桓辽宁吉林辽 北安
东热 河河 北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 3.三大战役(1948.9—1949.1)徐州陈官庄碾庄双堆集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江
苏山 东河南安 徽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1948.9—1949.1)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三大战役慨况表1948.9─ 11林彪,罗荣桓47万多东北1948.11─
1949.1陈毅,粟裕 谭震林55万多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林彪,罗荣桓52万多华北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三大战役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4—1949.6)1949.4.23.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垮台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C2.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AB4.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5.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D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7.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