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二节
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学生用(每组):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为10cm3、20cm3、30cm3铁的块和木块各3个。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2.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二)密度1.定义
2.公式3.单位4.密度的物理意义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公式
ρ=m/V的应
用
m
=ρv
v
=
m
/ρ的应用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创设】
教师播放《打金匠做假金项链
骗取典当行十万元》的视频。【课件展示】【提出问题】你知道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什么吗?【小结】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密度》。【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6~2密度》。【板书】§6~2密度(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鉴别金饰品的行话“比重”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过渡语】
《密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那质量和体积大家熟悉吗?【课件展示】【提出问题】是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还是体积小的铁块质量大?【引导点拨】
用手来掂一掂桌面上体积不同的铁块,并说出你的感受。【提出问题】
两个铁块,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过渡语】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板书】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课件展示】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铁块各1个.2、实验表格物质实验次数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铁块110220330
物质实验次数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铝块410520630(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能力。)【提出问题】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板书】
2、结论:【课件展示】
2、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物质比值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明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存在差异。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过渡语】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板书】
二、密度:
【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密度相关知识,完成导学案的内容。【课件展示】密度的概念是什么?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字母表达式分别是什么?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板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kg
/
m3(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知道铁的密度是7.8g/cm3,那等于多少kg
/
m3呢?下面我们来共同计算一下。【课件展示】
解:铁块的质量m
=78g=
78×10-3kg
=7.8×10-2kg木块的体积v=10cm3=10×10-6m3=10-5m3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
7.8×10-2kg÷
10-5m3=7.8×103kg
/
m3
即:
7.8g/cm3
=
7.8×103kg
/
m3【课件展示】1
g/cm3=
kg/m3【板书】
1
g/cm3=1×103
kg/m3(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密度的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较为容易出错。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还学习了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一举两得。)【提出问题】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
/
m3,你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吗?【板书】
4、物理意义:【课件展示】
铁的密度是7.8×103kg
/
m3,物理意义是1
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过渡语】
我们了解了铁和铝的密度,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它物质的密度。
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
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根据自己的发现,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阅读了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
体积较小2、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
是 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
大.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
小.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
时,ρ与m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
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设计意图:对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通过了解物质的密度,总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样学生较为容易接受。)【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的学习内容,你得出那些规律?【课件展示】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板书】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过渡语】我们的一个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他来解决呢?【课件展示】【典型例题1】小华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100m短跑金牌,他想知道这块金牌是由什么做成的。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6.7g和3
cm3。试求:(1)、这个金牌的密度是多少?
(2)、请你根据密度表判断它可能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要求学生利用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步骤进行求解。注意单位】物理量符号单
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质量mkgg体积Vm3cm3密度ρkg/m3g/cm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及步骤。)【提出问题】
由密度的公式ρ=m/V你可以得到求物体质量、体积的表达式吗?【板书】
m
=ρv
v
=
m
/ρ【过渡语】
下面我们利用这两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展示】【典型例题2】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它的质量有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m
=ρv
v
=
m
/ρ的计算过程、注意事项及步骤。)【课件展示】从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国家质检单位判断这个金项链的主要成分是银的依据是什么吗?【预习提示】
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来鉴别呢?请同学们预习《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看视频。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密度(学生们此时可能会回答出来是密度,也可能不会,此时教师就直接给出答案。)学生直接回答:
熟悉猜想:
体积大的质量大动手操作,根据感受进行回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体积为原来的2倍,质量也为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观察实验器材小组讨论:根据实验表格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求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为了节省时间,物体的体积教师已经测量过,直接在表格中给出。】
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作出m-V图像。
【实验结束后,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依据m-v图像分析)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依据表格中1、2、3或4、5、6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比值一般不同(依据表格中1和4、2和5或3和6两次实验的数据)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交流展示: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密度。2、密度公式表示为3、单位:kg
/
m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此内容让学生到黑板去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小组的结论。看课件的解题过程,明确密度两个常用单位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回答:
1g/cm3
=
1.0×103kg
/
m3小组讨论后回答:
1
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来解决这个】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并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1、D分析:A.酒精与煤油的密度相同;B.水银为液体,它的密度比固体的都大;C.水和冰是同种物质而密度不同。D.根据ρ=m/V
可知,当m相同时,ρ大的v较小。D分析:
A缺少控制变量v,B缺少控制变量m,C物质确定ρ的大小也就确定。【不仅要学生说出答案,更要认真地分析各个选项包含的知识点,说出选择的理由。】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展示: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解1:金牌的质量m
=26.7g金牌的体积v=
3cm3那么金牌的密度为
=26.7g
÷
8cm3
=8.9g/cm3=8.9×103kg
/
m3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解2:金牌的质量m
=
26.7g
=
26.7×10-3kg金牌的体积v=
3cm3=3×10-6m3那么物体的密度为
=
26.7×10-3kg÷(3×10-6m3)=8.9×103kg
/
m3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学生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过程求解,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家共同分析评价。】小组讨论并交流展示:
m=ρv
v=m/ρ【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教师找学生到黑板展示】阅读课本例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完成【反馈练习】。学生完成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密度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梳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见附件2】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出示习题
【见附件2】
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对于密度这个概念,学生们很陌生,为了引入这个概念,我利用了人们熟悉的生活中识别金饰品真伪的生活常识进行了引入,在本节课的结尾,又提出了能不能自己来鉴别,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下节内容。
2、对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我又加入了根据实验数据求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这个环节,为学习密度这个概念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做好了铺垫,做足了功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对于密度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我采用了利用实验数据及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方式,既让学生熟悉了做计算题的基本步骤,又让学生明确了在计算过程中单位换算的技巧,更让学生明确了密度两个常用单位间的关系。
4、对于例题的处理,我先让学生利用ρ
=
m
/v结合我在推导密度单位的例题进行了计算,然后利用推导公式m
=ρv
和
v
=
m/ρ进行了计算,既降低了跨度,又降低了难度。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宗旨。
5、注重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了反馈练习,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自我学习的达标检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由于密度的概念抽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透,由于数学内容没有跟上,学生不会公式变形,进行密度的有关计算难度大。应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入手,讲解数学知识,训练公式变形,规范解题格式。
2、不会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由于体积的单位换算较复杂,密度的单位有两个,让学生明确其换算关系。
3、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时间上有可能较为紧张。
附件1
板书设计:
§6、2
密度
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2.结论: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m
=ρv
v
=
m
/ρ
3、国际单位:kg/m3
1
g/cm3=1×103
kg/m3
4、物理意义: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
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附件2
【反馈练习】
1、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多少kg?(1L=1dm3)
2、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课堂检测】
1、关于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D.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2、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剩下半支,则(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体积减半,密度加倍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
4.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意思是
;体积为0.5m3
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
kg。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密度为
。
5.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验时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图表格记录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与3、4与5与6、7与8与
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___
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同种物质的
;
(b)不同种物质的
。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
表示了物质的特性。
6.
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
kg/m3。已知某大型的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需要“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吨?
参考答案
反馈练习:
1、【答案】2.5kg
2、【答案】400m
达标检测: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甲
1.5
4、【答案】1m3铜的质量是8.9×103kg;4.45×103kg
;
2.225×103kg;
0.25
m3;8.9×103kg/m3。
5、【答案】(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3与6与8);
(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
6.【解析】解:结构钢的质量为m1=130t=1.3×105
kg
“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气凝胶”体积为
V2=V1=m1/ρ1=1.3×105kg/(7.8×103
kg/m3)=
16.7
m3
“气凝胶”的质量为m2=ρ2V2=3
kg/m3×16.7
m3=50.1kg=0.05t
【答案】需要“气凝胶”质量为0.0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