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卖白菜》(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卖白菜》(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04 16:40:11

文档简介

六 卖 白?菜
莫言
【课内阅读】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⑾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⑿“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⒀“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⒁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⒂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 ⒃“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 ⒄“娘,”我哭着说,“我……”
?⒅“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老太太挑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
3、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运用了颇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然而就在写到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答案:
1、①母亲下决心卖白菜? ?②自责?? ③厌恶?? ④“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 ⑤沉痛
2、怕来到集上,因此磨磨蹭蹭,到了集上将意味着永远失去了这三棵白菜,“挨”字表现了
我的怕、无奈及不情愿,我不愿意接受卖白菜的现实。
3、①由于看不惯老太太的做法,“我”赌气多收了老太太一毛钱,结果事情败露,白菜被退回,这让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失去了尊严。
②这使一向坚强的母亲万分痛苦,首次流泪。“我”为给母亲带来如此大的伤害而懊悔、自责不已。
4、“眼睛湿漉漉的”写出了母亲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自责,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但她并没有哭,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执着坚强。“眼睛红红”表明母亲已经哭了很久,这充分展现了母亲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
?
5、①应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读者完全可以预想得到,留有玩味的空间,胜于一览无余;
?②突出强化事件的结束,也就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
【拓展阅读】
一五一十
赵春亮
①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②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③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④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⑤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⑥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⑦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⑧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⑨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⑩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11 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
12 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
(选自《羊城晚报》)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答:??????????
(2)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答:??????????
2.请阅读第③-?段,填写下表。
情节
“女人”的情感
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
心定气闲
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
A
B
暗暗高兴
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
C
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
幸福、激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答:??????????
4.结合全文,说说第?段中“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的含义。
答:??????????
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参考答案:
1.(1) 做人就要诚实,清清白白。(意思接近即可)(2)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地讲给儿子听。(意思接近即可)
2.A.慌乱、懊恼、失望、自责? B.返回原路找,捡到百元钞? C.急人所急
3.示例: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元大钞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引人注目(1分)。表现了“女人”发现百元钞票时的惊喜。(1分)
4.示例:(1)自己的钱没有丢;(2)儿子诚实懂事;(3)捡到百元大钞并归还失主。(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5.示例:(1)诚实。教育儿子要诚实,自己做人也诚实。(2)善良,急人所急。在寻找自己丢失的钱时捡到百元大钞,静等失主回来。(3)勤劳,节俭,热爱家庭。经常在外揽活,不舍得给儿子买零食,心疼丈夫。(写出两点并能结合内容分析,即可得3分)
《卖白菜》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真实细致的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理解文中母亲的教育,理解自己的家长。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再现故事场景;
理解家长的教育,投入学习。
教学过程:
听莫言讲事
向莫言提问
1、质疑课题,学习扩写课题。
快速浏览课文,与莫言对话,梳理文章内容。
与莫言对话
卖什么样的白菜?
为什么要卖白菜?
3、 白菜卖给什么人?
4、 什么人去卖白菜?
5、 白菜被卖掉了吗?
(1)想象老太太来退白菜的场景,并润色原稿。
(2)母亲在大庭广众下蒙受羞辱,你猜母亲当时哭了没?为什么?
答莫言考问
我多算了一毛钱,母亲原谅我了吗?她是如何教育我的?
2、有一个细节,老太太数钱是一张一张地数,母亲也是一张张地点,有何异同?
过渡:在那样的年代,穷困是每个人的噩梦。有人在噩梦中堕落,一如挑剔自私的老太太;而有人在噩梦中坚守,一如坚韧诚信的母亲。莫言曾说,贫穷的经历伴随了他20年。那么,是什么让他在贫困的噩梦中没有走向自私平庸,没有走向堕落?
五、 悟莫言寄语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个最初唤醒你的天生的教育家,就是你们的母亲。请理解父母对你满腔的期望。
*六、 莫言听故事
现在,莫言的故事讲完了。他就在你的面前,他也想听你们讲故事:你的母亲,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过你,令你至今铭记在心。
课件21张PPT。欢迎来到我们的课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听莫言讲事卖白菜——莫言我们莫言一毛钱导入走进作者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向莫言提问关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莫言的吗?
卖什么样的白菜?
为什么要卖白菜?
白菜卖给什么人?
什么人去卖白菜?
白菜被卖掉了吗?
与莫言对话1、卖什么样的白菜?2、为什么要卖白菜?贫穷1967年的经济状况1967年的北方农村,在不断地政治运动的干扰下,经济落后,物资供应紧张,城市凭票供应,农村生活更加艰难,农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一户农民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只剩三棵白菜,是真实的事。在人民公社时期,有很多地区,有时农民一天的劳动所得,也就一毛钱。3、白菜卖给了什么人?4、什么人去卖白菜?1老太太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这白菜,卷得不紧么!”
2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3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4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儿子吗?”
5“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6老太太腾出手来撕扯菜帮子。
7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8“你这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9“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5、白菜被卖掉了吗?请你想象老太太来退白菜的场景。结合老太太和母亲的性格,润色原有的稿子,(注意神态、动作、语言,可适当添加市场上周围人的反应。)母亲在大庭广众下蒙受羞辱, 你猜母亲当时哭了没?为什么?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1、我多算了一毛钱,母亲原谅我了吗?她是如何教育我的?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答莫言考问
2、有一个细节,老太太数钱是“一张一张地数”,母亲也是“一张张的点”,有什么异同?答莫言考问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个最初唤醒你灵魂的教育家,就是你的母亲。她在家里教育你,她把你送到学校里,不是为了享乐,不是为了敷衍,而是为了让你成才。因为,你和年幼的莫言一样,是一个家的希望。
请你们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对你满腔的期望。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悟莫言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我来问你:
你的母亲,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过你,令你至今铭记在心。
莫言听故事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象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和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豪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课后作业 针对《我身边的诚信》,结合实际进行说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