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冬雪教案(打包4套)人音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冬雪教案(打包4套)人音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8-04 21:03:18

文档简介

堆雪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
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将旋律模仿的手法,运用在学生旋律创作练习中。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1、一个降号调歌曲的视唱与合唱。
2、学生对新歌能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音乐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歌曲调复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用口风琴辅助练习。
1、一个降号调的音阶练习。
2、从三度音程练习入手练唱合唱部份(一)。
3、从寻找曲调异同点入手练唱合唱部份(二)。
4、练唱新歌曲调。
5、口风琴合奏练习。
(三)新歌歌词教学。
1、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2、新歌范唱(采用多媒体演示)。
3、学生学唱新歌。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新歌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快乐一刻:
1、学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并进行集体点评。(采用卡拉OK形式演唱)
2、指导学生对新歌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设雪景环境,启发学生以唱、奏、舞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演唱歌曲,更完美地表达歌曲意境。
(五)小结:
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学生主动学习及积极创新的精神。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歌曲中弱起小节、附点节奏、变化音等运用所营造的效果,并用歌声加以表达。同时了解其中渗透的冬眠知识。
2、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对小动物的亲切和关怀;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技能目标:能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并用不同的演唱方式、音乐要素分别表现出歌曲中不同乐段的情绪、意境。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难点:
1、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2和弱起小节。
2、能用不同的演唱方式、音乐要素分别表现出歌曲中两个乐段的情绪、意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谈话:
冬天到了,在寒冷的冬天里你会想到些什么呢?(雪、雪花等)
下面让老师带着你们去领略一下冬天的美丽景色!
2、课件出示:冬天美丽的景色!(背景音乐《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3、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雪花、小青蛙、小甲虫、睡吧……)
4、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冬眠)冬天到了,有许多动物们因为在寒冷的冬天里觅不到食物就需要冬眠来保护自己,到第二年春天春暖花开时才会醒来。
5、让我们来扮演小雪花告诉动物们冬天来了。(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
6、课件出示:告诉小青蛙,告诉小甲虫,告诉小刺猬……(师伴奏,生练习2-3次)
7、师生分角色唱全曲:老师来当雪姑娘唱第一句,你们来当小雪花唱第2、3两句,最后一句又由老师唱。
8、同学们的歌声真美,让我们这些小雪花们跟着音乐飘起来。(跟着录音轻声哼唱,做动作。)
9、让我们来找找唱的还不够好的句子,大家一起来试一试解决。(练习解决难点)
10、跟着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全曲1-2次。
三、歌曲处理:
1、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的呢?它表达了你怎样的心情?
2、如果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来哄一哄它们的宝宝睡觉,你觉得我们又该怎样来演唱这首歌呢?(慢、柔、美……)
3、让我们来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迎来春色换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一般常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的兴趣。
2、欣赏京剧豫剧选段,帮助学生了解其音调和风格特点,逐步了解一些民间音乐语言。
教学重点:
听赏作品。
教学难点:
戏曲音乐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导学达标法——听唱法、解说、听赏、阅读。
学具准备:
风琴,放音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语:
大家知道,我国的水墨丹青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同样,戏曲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戏剧形式。外国人把它叫做“中国歌剧”,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将文学、舞蹈、武术、舞美造型、杂技表演等各种因素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其中,戏曲音乐是表现剧情、展开冲突、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手段。
没有戏曲音乐就没有戏曲,如同没有歌唱就没有歌剧一样。
二、简介戏曲音乐常识。
三、听赏京剧唱腔。
1、《迎来春色满人间》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一段唱腔,表现了他智勇双全的性格。
2、在这段唱腔之前,有一大段幕间曲(气氛音乐),它以打击乐开端,气氛紧张;接着三大件与乐队协同奏出雄壮起伏的音乐,它渲染了剧情气氛,又配合了人物动作,生动的表现了他骑马驰骋在林海雪原的情景。
其中,圆号的独奏(放音)及乐队的巧妙烘托(重放),把杨的飒爽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3、“穿林海……冲霄汉。”采用了二簧导板(紧拉慢唱)的唱腔,表现了英雄不畏风险、胸有成竹的气概。(放音)
4、接着,音乐的速度放慢,节奏铿锵有力,这是一段马舞,显示了英雄驾驭骏马的本领。(放音)
5、在过门之后,“回龙”唱腔“抒……山”的情绪由高亢有力转向抒情,于是用二簧导板来抒发英雄那宽广、伟大、深沉、细腻的情怀。
6、三板“迎来……人间”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是对革命胜利的向往。
7、此后,由慢而快的过门,把唱腔引入快速的西皮快板(1/4),表现了杨胸怀朝阳,决心入匪穴消灭敌人的英雄气质。
8、唱段最后,“地覆天翻”以高亢豪迈的散板收尾,乐队则以《解放军进行曲》的引子乐句加以补充。
小结:
塑造形象、揭示内心、刻画性格。乘雪橇
教学目标:
1、熟悉、记住主题旋律,知道旋律的走向,并知道全曲一共变奏了三次。
2、感受爵士乐风格的变奏。
3、通过拍手、打击乐参与,体验模拟第二乐段的声响,感受乘雪橇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点:
1、通过律动、哼唱等熟悉主题旋律。
2、第二乐段的模拟声响。
教学难点:
感受三个变奏的异同及爵士乐风格的变奏。
教学过程:
1、全曲感受阶段。
第一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跟教师做恒拍感受乐曲欢快的感觉。
第二次全曲聆听,并带上动作(从头开始逐步往下做恒拍)在每次主题出现的时候。
2、揭题。
让学生猜想这首欢快的乐曲在表现什么情景?可以提醒与冬天有关。(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乘雪橇》)
3、第二乐段的体验。
第一次你能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乘雪橇的哪些声音?
第二次,你能准确地拍出它的位置吗?
第三次,老师把每一拍送给第一排的同学,从左到右依次是8拍,我们看看,鞭子的声音到底落在哪一拍?
第四次,这次请你准确地用拍手或者叫喊声模拟打鞭子的声音,打击乐器参与体验。
师:同学们,光有鞭子的声音不过瘾,可以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铃铛声与马蹄声呢?
第一次,师生合作,通过教师演奏串铃与学生打鞭子声完成节奏。
第二次,把串铃的节奏交给一组,老师进行木鱼的敲击,提醒学生完成自己的同时聆听马蹄的节奏怎么敲击。
第三次,教师指挥,分成三组进行节奏合作。(教师的动作中有渐强的感觉,表现越来越近了的效果。)
第四次,跟上音乐进行体验。
4、哼唱主题。
还记得刚才一直出现的旋律吗?(师边做动作边哼唱)这段音乐与动作有什么关系?一共有几个乐句?完全一样吗?
5、完整欣赏。
聆听主题一共出现几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边听边将曲式结构图以色块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交流表格内容。
6、聆听爵士乐变奏的乐段。
主题的第三次出现和其他几次主题出现除了强弱关系作了一些变化以外,还有什么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呢?以走步的动作感受切分的特点。以哼唱的形式感受爵士乐的特点。(有很多的切分节奏,更加欢快热烈。)
7、介绍作曲家并回味他的其他作品。
小结:
安德森是一位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作曲家。他喜欢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进行音乐创作。生活即音乐,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