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曲
教学目标:
(1)聆听《思乡曲》,感受游子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熟悉主旋律,并能准确哼唱。
教学重难点:
(1)熟悉主旋律,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2)做填词人,给主旋律加上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其中诗仙李白写了很多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画,你能想到他的什么诗?(幻灯片引出《静夜思》)
(1)请生齐念诗句。师: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出思乡之情)
(2)师:我为歌曲准备了两段乐曲的配乐,你觉得哪段更合适?
(《思乡曲》与《乡间的小路》)
师配乐诗朗诵《静夜思》。
(3)师:如果你是李白,你愿意用哪段乐曲来为你的诗句添上思乡的愁绪?为什么?
(从速度,力度上去分析,《思乡曲》能倾诉出对故乡的魂牵梦萦!)
二、熟悉主旋律
(1)师:古人都用他们擅长的诗句来表达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现在我们除了用文字之外,也用我们的音乐来传达我们思念的故乡。(引出主题旋律)
A:师范唱:你听(师哼唱主旋律)。
B:师:老师刚刚所哼唱的就是这条旋律(出示旋律)。
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下这首思乡的旋律吧。
C:生演唱曲谱。
1)聆听师弹奏旋律。
2)再次聆听旋律,默唱。
3)生轻声演唱曲谱,师进行指导。
4)情感处理:旋律的速度怎么样?上行的还是下行的?下行的旋律,特别是结束处要唱得更轻柔,更深情。
D:根据刚才的要求,用“U”深情地哼唱旋律。
(2)师:刚刚我们所哼唱的旋律哀怨缠绵,如泣如诉。这段旋律就来自这首《思乡曲》。
三、揭示课题
(1)完整聆听全曲,乐曲可分为几部分?你是怎么分的?
A部:主题旋律,表达思乡之情。
师:第一部分展现的就是我们刚才哼唱的旋律,这条旋律就是这首《思乡曲》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是来自内蒙古的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作者引用了这曲调,放入这首《思乡曲》中。演奏了两遍主旋律之后,作者在主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奏,使这种思乡的情绪更加高涨。
B部:本曲的高潮,给人温暖的感觉,仿佛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师:这部分情绪上跟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速度上也有了变化,显得活泼欢快多了。想起了故乡的点点滴滴,心里自然就温暖了。
C部: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师:第三部分出现的旋律还是主题旋律,但是音高上有了一点变化,使思乡之情久久回荡。
(2)师:再次聆听全曲,说说你对哪段旋律印象最深刻?
四、创编与拓展
(1)师:老师也对这段旋律印象最深刻,脑子里时不时就出现这条旋律,我还经常哼唱一下,一次望着天上的月亮,我又想到了《静夜思》,把这首乐曲和古诗联系在了一起,也能唱出动人的旋律呢!(板书出示曲谱和歌词),请同学们来唱唱老师写的思乡之歌吧。
(2)师:那请你来当一回远离故乡的作词人,给这段旋律加上你们的思乡之情?
方法:
A:四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B:请四位同学唱一唱创编的歌词。
C:同学们也可以给你们的歌曲加上曲名。
(3)师:这首乐曲的思乡之情是如此深切,是什么样的情感才使作者写出这么动人的乐曲?
(引出马思聪)
马思聪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2年出生在广东省。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读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他。1923年,11岁的马思聪来到了法国学习,6年之后回到了祖国,在各地进行演出,当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之后的几年马思聪又几次赴法学习。正是他多年在国外生活学习,所以他对祖国,对故乡有着至情至深的难舍之情。由于历史原因,马思聪于1967年赴美国定居,1987年在美国逝世。2007年,马思聪逝世20年之后,他的骨灰归葬广州,魂归故土。我们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可以体会到他对故乡难舍的思乡之情。
五、小结
师:远离故乡的人是如此哀怨忧伤,而我们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是多么幸福呀,所以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更要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走进乡间的小路吧。
(播放《乡间的小路》,生离开教室。)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内容: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色美,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教学难点:
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教学过程: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活动与练习:
这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什么?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之情。故乡的小路
教学目标:
1、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变拍子与变音记号的掌握。
2、“4”与“#4的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由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熟悉的小路。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小路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试着给大家讲讲吗?
生:思索并举手回答。
2、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3、展示《乡间的小路》的多媒体课件(MTV)。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令人流连忘返。
三、引入要学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参加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去!
1、师:既然来参加音乐聚会,那么肯定要表演节目的,下面我们也来表演一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气息趣味练习:大家随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用笔画一幅自己心中的故乡的小路的简笔画。(学生随老师的画笔作气息练习。方法是学生先吸足气,保持住,随着老师的粉笔动而发出“咝”的声音,老师画长线或曲线,学生就发出长长的“咝”的声音,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老师画短线,学生就发出短促的“咝”的声音。)
3、初听范唱,把握歌曲节奏、情绪、旋律的特点。
师:在今天的音乐聚会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和游子共同学唱一首思乡的歌。(媒体播放《故乡的小路》范唱)
提出两个问题:
①歌曲内容是什么?②歌曲由几个声部组成?
4、学唱歌曲。
(1)跟师唱简谱。
(2)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视唱并交流。)
设问: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
(4)讨论以上两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5)跟师唱歌词。
5、不必从理论上讲弱起小节,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6、歌曲处理。
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性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7、试唱第二段(显示第二段歌词)。
8、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为其拍打节奏。
四、小结:
1、师总结:今天,我们参加了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还学习了歌曲《故乡的小路》,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以后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我们的故乡音乐聚会下次课继续。
2、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常回家看看》,会唱的跟着唱。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结束新课。乡间的小路
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小路》,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乡间小路”的气氛。)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师和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在萨克斯《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么优美如诗、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请大家一边视听一边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给你的情绪感受都是一样的吗?播放歌曲视频。
3、新课:
(1)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a、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b、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16小节。
(3)用“啦”字哼唱歌谱。
(4)跟琴哼唱歌词。
(5)歌曲情感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视频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竹笛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乡村风格。)
(8)带着情绪演唱全曲。(轻松的活泼的情绪)
4、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小村之恋
教学目标:
(1)聆听《小村之恋》,感受游子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熟悉主旋律,并能准确哼唱。
教学重难点:
(1)熟悉主旋律,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2)做填词人,给主旋律加上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其中诗仙李白写了很多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画,你能想到他的什么诗?
(幻灯片引出《静夜思》)
(1)请生齐念诗句。
师: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出思乡之情)
(2)师:我为歌曲准备了两段乐曲的配乐,你觉得哪段更合适?
(《小村之恋》与《乡间的小路》)
师配乐诗朗诵《静夜思》。
(3)师:如果你是李白,你愿意用哪段乐曲来为你的诗句添上思乡的愁绪?为什么?
(从速度,力度上去分析,《小村之恋》能倾诉出对故乡的魂牵梦萦!)
二、熟悉主旋律
(1)师:古人都用他们擅长的诗句来表达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现在我们除了用文字之外,也用我们的音乐来传达给我们所思念的故乡。
(引出主题旋律)
A:师范唱:你听(师哼唱主旋律)。
B:师:老师刚刚所哼唱的就是这条旋律(出示旋律)。
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下这条思乡的旋律吧。
C:生演唱曲谱。
1)聆听师弹奏旋律。
2)再次聆听旋律,默唱。
3)生轻声演唱曲谱,师进行指导。
三、揭示课题
(1)完整聆听全曲,乐曲可分为几部分?你是怎么分的?
A部:主题旋律,表达思乡之情。
B部:本曲的高潮,给人温暖的感觉,仿佛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C部: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2)师:再次聆听全曲,说说你对哪段旋律印象最深刻?
四、创编与拓展
(1)师:老师也对这段旋律印象最深刻,脑子里时不时就出现这条旋律,我还经常哼唱一下,一次望着天上的月亮,我又想到了《静夜思》,把这首乐曲和古诗联系在了一起,也能唱出动人的旋律呢!(板书出示曲谱和歌词),请同学们来唱唱老师写的思乡之歌吧。
(2)师:那请你来当一回远离故乡的作词人,给这段旋律加上你们的思乡之情?
方法:
A:四人一小组,进行活动。
B:请四位同学唱一唱创编的歌词。
C:同学们可以给你们的歌曲加上曲名。
五、小结
师:远离故乡的人是如此哀怨忧伤,而我们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是多么幸福呀,所以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人更要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走进乡间的小路吧。
(播放《乡间的小路》,生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