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三)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隋炀帝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材料最能说明( )
A.火药出现不晚于隋朝
B.火药在唐朝时应用于军事
C.火药发明者是炼丹家
D.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3.右图为《九章算术》书影,关于这一印本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印刷术的发明
③汉字的发展
④汉代印制,反映了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4.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
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B.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6.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8.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两件文物上的符号和文字,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由此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情况
②从中辨识出一些文字,以此印证和考证有关史实
③中国文字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中
④中国文明与中国古代文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右图所示唐代书法作品的字体是(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草书
11.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
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
13.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14.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
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
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
15.《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
①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②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③“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9分,共40分)
16.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科技高度繁荣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有一次出考题“野水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8分)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1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的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猪林》《林冲夜奔》《武松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五百年后孙悟空》《走麦城》《白帝城》《别宫祭江》等。
材料三 “四大徽班”为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喜欢京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造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4分)
(2)阅读材料三,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8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7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抓住关键信息“花焰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枝开”可知,在隋朝时就出现关于火药的描述,故A符合题意,B、C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意不符,D说法不严谨。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司南出现于战国,纸出现于西汉,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唐朝,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判断能力。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出现活字印刷术,汉代的时候印刷术还没有出现,故④排除,①②③都正确。
4.【解析】选B。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强调耕作不误农时。A不符合材料要求,C、D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但与材料无关。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能力。材料的含义是古代中国虽然和外界接触,但外界的文明并未能“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即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6.【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只有②是元朝的创新,不合题意。科举制从隋朝产生,到宋朝在程序上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并实行糊名法防舞弊。“文化政治”是指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及“文人治国”,从西汉武帝以来就有这种趋势。世俗文学是指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C。
7.【解析】选D。本题为排序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为宋代作品,②为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③为元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及作品,④为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可以看出,严羽强调了科举考试在促进唐朝诗歌繁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有着渊源关系,也说明了中国文字产生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中。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着中国古代的文明,故以上表述均正确。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图中文字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体现了恢弘的盛唐气象,而此特点符合楷书的特点。
11.【解析】选A。兼有楷书和草书长处的书体是行书。A为行书,B为隶书,C为草书,D为楷书,故选A。
12.【解析】选A。《五子夺莲》是杨柳青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在风格上和剪纸作品一致,即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故选A。《送子天王图》是唐朝吴道子的名画,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山径春行图》是宋代马远的作品,反映文人注重意境的思想品位;《松鹰图》是清八大山人作品,表现清代文人受压制,因而冷眼看现实的心绪。
【知识拓展】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区别和联系
文人意趣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追求“形神兼备”,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其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理想。
民间风情在绘画上的体现不同于文人意趣,后者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前者更通俗化,为一般的文化层次的平民所喜爱。
【变式训练】“凡是当时社会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 )
A.写意画
B.风俗画
C.山水画
D.宫廷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由题中的描述可知该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场景,属于民间风俗画。
13.【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属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注重的是绘画的意境;而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已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
14.【解析】选C。“犹以画工论”是指吴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子的画虽技巧娴熟高妙,达到了物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的境界,但只是一个画工而已,缺少“象外”的诗意,故境界不高。而王维的画,画的“象外”能见出诗意。联系课本内容,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可知,苏东坡通过对两人的对比评价,强调诗意,故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因此C正确。苏东坡虽然贬吴扬王,但并未改变两人在中国画坛的重要地位,可排除A。苏氏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二者俱备,因此,他并未彻底否定写实与形似,排除B。唐朝王维的画已有以形写神的特点,而苏氏是宋代,故D错误。
15.【解析】选D。本题着重从民生、社会史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考查清代苏州商品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戏曲流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材料说明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说明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击牲烹鲜”与生态平衡的破坏没有必然的联系。
16.【解析】本题主要围绕宋元时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艺术设题。第(1)(2)题都围绕宋明理学展开,首先要理解宋明理学的含义和精神追求,然后再思考这种精神追求对书法、绘画的影响。
答案:(1)核心思想主张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
(2)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
17.【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京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剧目可以看出,京剧的取材很多来自于明清小说;第(2)题由材料“乾隆帝”“北京民间”,即可得出结论;第(3)题涉及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问题,此题可以就多个方面的观点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答案:(1)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3)提供两个观点予以参考。①京剧已经难以反映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日渐衰落是正常现象。
②京剧是祖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让它消亡。国家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抢救性的原样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