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传记阅读
B组 地方卷
一、【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916年,甘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 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 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 如果说进步书报为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 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 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 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 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
1946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二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尴尬的嘴脸》等通讯,引起广泛重视。就这样,通过在一线工作中培养起的专业嗅觉,他慢慢形成了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来源:21cnj*y.co*m】
短短两年间,甘惜分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回顾这段生涯,他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究地方实际”。
对于那个年代的前线新闻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独到的感触——
“老实说,在晋绥边区的时候,无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绥日报》还是新华社晋绥分社,有些同志由于没读过马列著作,对工人生活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我那时候就想,幸好我读过《资本论》,这些书不容易读的咧!因为当时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环境,不是资产阶级坏境,我们接触的也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于了解这些关系很不利。”
1954年,38岁的甘惜分离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线新闻岗位,奉调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任教,为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奉献才华,主要讲授新闻理论。“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学教书,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只会钻书本,但我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我是一个读书严谨、务求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呆子’。”甘惜分这犀利的黑色幽默,分明也是对自己率真性格最真实的写照。【版权所有:21教育】
从教几十年,甘惜分如今俨然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新闻学界的“老祖师爷”,其亲自指导的博士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精英翘楚:全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广电部门的王锋、王甫……怪不得有诗赞云:“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2-1-c-n-j-y
(摘编自2016年1月14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从战火中走来的甘惜分经历了旧时的苦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吴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这是后学们致意这位新闻战线老前辈的挽联。“我反对那些把我称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个执著的新闻规律探索者。”甘惜分曾在回忆录里说。www-2-1-cnjy-com
(2016年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②今天用“民间报纸”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词,.觉得很别扭。我们共产党党报本来就是民间报纸。第一,1949年以前,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来说就是在野党,我们的报纸属于民间报纸,不是官报。第二,我们的报纸始终如一代表人民利益,是人民代言人。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党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党是全国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报是执政党的报纸。尽管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但逐渐有了不少“官”气,同广大人民之间逐渐加大了距离,群众不大喜欢看它了。2·1·c·n·j·y
(选自《人民网<甘惜分访谈>》)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
C.甘惜分在大同街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睹了已经宣布投降的日本鬼子依旧神气的样子,有感于此,撰写出一组引起广泛重视的通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采写观。
D.“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
E.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
8.甘惜分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9.促使甘惜分形成自己新闻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2017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21·世纪*教育网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天赋。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出处:21教育名师】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18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21*cnjy*com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够的幸运与成功,但她长期与病魔抗争。36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没能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
“她很乐观,也很豁达。之前已经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觉。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回忆。
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她悉心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21cnjy.com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王甫建认为。
《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就的经典之作,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21教育网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如。”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①1977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②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选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
B.本文并未采用一般传记使用的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先后记叙的纵式结构,而是从闵慧芬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两部分分别记叙,融抒情与议论于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一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C.闵惠芬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作者记叙这件事是为了着力表现闵慧芬在艺术追求上的完美主义。
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芬获奖无数,她带着她的二胡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赞誉,她独特而又感人的演奏甚至让人觉得“要跪着听”。
E.闵慧芬认为传承民族音乐要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所以她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观点,并用尽毕生精力去实践它。www.21-cn-jy.com
5.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4分)
6.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7.AC(答A得3分、答C得2分、答E得1分。)
8.①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采写的指导思想。②深入生活生产实际,是新闻采写的好方法。③新闻要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气”。
9.①进步书刊的启蒙:倾其所有,订阅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②良师益友的引导,让他获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③新闻一线工作培养起他的专业嗅觉,从实践中总结,形成自己的新闻价值观
二、【2017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4.AD(答A给2分,答D给2分,答BCE不给分。)
【解析】(1)B项说“融抒情与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于一体”原文中并无抒情。C项说“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是强加因果。E项原文说“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这与她的观点无因果关系,且“她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的和发展上”,并非“用毕生精力实践”中西合璧的观点。
5.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示传主质朴、能吃苦及对艺术的执着等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这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独特精神和非凡影响。(每点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①特别有激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③具有声腔化演奏的特点;④充分投入感情,魅力不可抗拒⑤把音乐融入生命之中,用生命去演绎;⑥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