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
(一)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www-2-1-cnjy-com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2-1-c-n-j-y
1.下列句中加黑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21教育网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21*cnjy*com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来源:21cnj*y.co*m】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5.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态度,阅读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简要评价。 A.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C.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其九月,会稽守通①谓梁② 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殷通。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21·世纪*教育网
7.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吴广素爱人 (2)比至陈
(3)使公及桓楚将 (4)桓楚亡在泽
8.下列句子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令辱之 B.皆下之 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D.独籍知之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上述两个语段,可以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愿闻其说: 闻: _____________
(2)今令臣食玉炊桂 食:________________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苏秦和楚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四)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21cnjy.com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闻有戏儿之器__________ (2)及见之__________
(3)趋焚之 ___________ (4)长必好之__________
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1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8.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C组·
(五)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 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21·cn·jy·com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_________ (2)诸将亡者以十数__________
(3)王必欲长王汉中____________ (4)上许之__________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1处朗读停顿。 安 能 郁 郁 久 居 此 乎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国古代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胜仰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根据上述文化名人修改或新对出下联。www.21-cn-jy.com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心留取丹心文天祥
新创或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古诗文填空。
(1)今夜偏知春气暖, 。
(2)无意苦争春, 。
(3)鸡声茅店月, 。
(4)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具体可感的效果,如李煜绝命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在国败、夫亡、失宝时写的《武陵春》中也流露出了类似的感慨:“ , 。”2·1·c·n·j·y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白居易的《观刈麦》中“ , 。”这是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