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1.4地球的公转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1.4地球的公转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09 18: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课题】七上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重点)
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师演示用1个、学生操作用多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2、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3、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
1、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2、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通过欣赏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感受大自然时间变换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与记录(公转方向和周期)
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小组内参考图1—4—2进行操作演示地球的公转,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方向等。一、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二、思考:当太阳直射点向我们家乡这个方向移动时,我们会有什么感受 观察到什么现象
一、演示与记录:1、小组内参考图1—4—2、进行操作演示地球的公转,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方向等。(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2、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1)、尝试总结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直射点有规律的移动,并产生特殊的四个点。(引出下个学习要点:二分二至)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学生观察后谈感受:天气特别热,昼长夜短……
通过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观察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通过绘制公转示意图,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衔接与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且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产生的四个特殊的点。
观察与发现(二分、
二至)
指导学生看《地理图册》第11页——二十四节气太阳光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位置。二、指导学生找出四个特殊的节气: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作出下图: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其中直射点在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B、D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教师强调:天文特征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找出四个特殊的点:太阳光线直射南、北回归线: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春分日、秋分日。二、相互讨论,总结四个节气的特殊天文特征。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情况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夏至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秋分9.23赤道昼夜等长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衔接与过渡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一年中,随着地球公转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有规律的变化着,地球各地接受光照的多少也随着变化,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更替现象。
追问与探索(四季的变化)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3,以夏至日光照图为例,教学生如何阅读光照图。点拨:路径长短表示昼夜的长短。出示问题:1:找到图中40°N纬线,说出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的昼夜长短分别是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问题2:夏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昼夜状况又是怎样的?介绍极昼极夜现象问题3:观察四幅图,说出哪一纬度地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哪一纬度地带有极昼、极夜现象。问题4:枣庄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包括哪三个月?问题4:枣庄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包括哪三个月?12、1、2月划分为冬季。二、追问:假设地球不是倾斜着公转,而是直立着公转,是否还会产生四季变化?
学生阅读课本图1—4—3光照图,回答问题。1、学生在图中找到40°N纬线,用红笔沿40°N画出昼半球路径,用蓝笔画出夜半球路径。显然是昼半球路径长于夜半球路径,所以夏至日昼长夜短。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原因是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夏至:全部为白天,没有黑夜。冬至:全部为黑夜,没有白天。3、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4、春:3、4、5
秋:9、10、11
夏:6、7、8
冬:12、1、2。二、小组中相互讨论,并且以地球仪演示“地轴直立着公转”,与之前演示做对比,探索教师追问的问题,知道:假如地球是直立着公转,地球上将没有四季变化。
通过教师的追问,探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探索,是学生探索,通过对四季长期生活常识的积累,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衔接与过渡
通过对于四季的探索,我们知道,地球上因纬度不同,太阳光照的情况不同,地表获得太阳的光热有多有少,每个地区获取的热量有什么差异,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地理景象呢?
探索归真(地球上的五带)
出示问题:1、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找出划分五带的界线。3、说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4、五带的气候如何?分别有哪些特有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后回答:1、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4、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培养学生看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
知识结构
公转方向:
公转周期:
(约
天)
公转特征:地轴是
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______带
的变化与更替
地理意义
_______带
在地球表面产生
_____
(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_____的多少不同)
_______带
________带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_______带
当堂达标: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
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年。
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是
的,并且空间指向
,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3、五带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______________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
4、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带、
带、
带、
带、
带,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__带。
5、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一定是春分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球是夏至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枣庄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2009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整堂课,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地球的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