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二单元
地图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课标解读】
地形图
利用地模型识别五种山体部位
明确各部位等高线特点
的判读
利用地形图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明确各地形类型地图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
等高线地形图媒体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战争影片中指挥员面对地图进行指挥战斗。他们常用的地图就是下面这种地形图,同学们能看懂吗?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听问题看图。提出困惑。引起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过渡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我们这节课分为以下几步来学习。
自主探究
第一步:会读地图上的高度设疑:图中的1300米、1500米2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闯关题(一):甲山的海拔为
米,乙山的海拔为
米,甲山相对乙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学生自学解决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2、学生注意看——相近的概念,要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比较,这样记忆得才牢固。”3、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归纳: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归纳总结,认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指导学习,探究创新指导学习,探究创新指导学习共同感悟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制过程,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动画演示: 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地形模型演示)总结: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成的线第三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出示地形图模型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一)
认识地形模型中地形的部位:
认识山体模型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二)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1)观察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俯视观察山体模型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等高线的特点。2)学生读课本P33“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闯关题: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
C
D
E
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①、学生认真观察②、形象感知③、动手操作学生交流感悟心得对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称,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观察、分析,激发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观察能力。观察五种不同山体部位的形状找出五种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的特点重点会区分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的特点搞清山谷、山脊的等高线的区别:山谷山脊
该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利用了
等高线模型,并举例:“安排,请你选择路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
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
第四步: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P35“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教师点拨)
学生明确以下两个问题: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们最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②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五类地形判读时一般借助颜色进行,比如蓝色的代表海洋,绿色的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明确地图的多样性。和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
611米,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海拔是-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B )
A.8
456米 B.8
766米
C.8
611米 D.-155米
2.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
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地方(
)
A、等高线重叠
B
、等高线稀疏
C
、等高线密集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二、读图分析题
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B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C点的海拔为 米,A点的海拔在 米与 米之间,C点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
图中所表示地区的地形是 (选择填空)
山地
B、
高原
C、平原
D
、盆地
若图中的粗实线为一条公路线,则该公路的延伸方向大致为 。
图中E点所在地属于 (选择填空)。
山谷
C
、山脊
C、鞍部
D、
山顶
【教学反思】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以地形模型、多媒体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山地部位名称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
作为教学主线,较好的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知识,使教学变得既形像又生动,较好的化解教材中的教学难点。
1、基本理解了教材的要求,设计好了教学环节。
2、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课堂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3、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而得出来知识,而不是自己在那里替学生包干一切的思考过程,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