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七上
序言
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模式】
“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及风土人情中,增进学生对地理的理解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地理,知道哪些现象和问题与地理相关。
2、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地理
【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启发诱导、读图分析,小组讨论。
【学法指导】
将学生分组,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
具】
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看到你们充满朝气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老师非常高兴,看来我又有了一群聪明、活泼的新朋友了。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来学习一门新课程,请同学们共同回答:——地理。
那么:什么是地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板书课题)
聚精会神,精神饱满
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什么是地理引导:“地理”这个词对你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的自然社会课、各种书籍、影视、及网络中,都有涉及。现在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地理知识有哪些?还能提出哪些有关地理的问题?
各抒己见,争相回答:1、有关“地理”的知识: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我国的“南米北面”、“南船北马”、世界人种有“白色、黄色、黑色”等等。
通过熟悉的地理知识来认识地理。温故知新。
观察与感知
小结:很好,同学们知道的地理知识很多、很丰富,这为我们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地理”一词联想到的事物和现象,大都是关于人们生活环境和衣食住行方面的。地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分析:观察右面一组图片,你能解释它们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吗?1)蒙古服饰以皮、毛制品为主2)欧洲人的餐桌上多是牛肉、火腿、奶酪等3)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住雪屋4)国际跑步冠军多来自非洲高原小结: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地理与旅游;小说中的地理学,如《三国演义》;风土民情与地理环境;经济与地理;军事与地理;甚至流行音乐与地理等,可以说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适应当地环境的长期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人类自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以来,就注意观察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且积累这些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地理学。地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阔,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的运动、海陆变迁、天气与气候、人口的分布等,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2、有关“地理”的问题:1)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2)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 3)昔日的海洋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4)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等等分组讨论,代表回答:1)蒙古服饰主要以防寒保暖为主2)欧洲畜牧业发达3)因纽特人就地取材,抵御严寒4)自然环境造就了高原人良好的心肺功能。根据老师的总结去感知、去领悟生活与地理的关系密切,从而理解什么是地理。
通过提出有关地理知识,了解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生活现象和地理联系起来,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渡与链接
学习这些地理知识有什么用呢?(即学习地理的好处有哪些)
观察与探究阅读与归纳
二、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感知学习地理的好处,体会地理的有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的习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学会感恩,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要求:观察图片,分组讨论:1)分析前两幅地理成因。2)乱砍滥伐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留个悬念。)3)通过以上分析,并阅读课文“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来谈一谈学习地理的好处。(注:这四点好处不需要多解释,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会应用到。)
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回答:(各抒己见)根据分析及阅读归纳学习地理的好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全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过渡与链接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中学地理呢?
三、怎样学好中学地理举例引导: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小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因此:1)学好地理,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思考回答:地图
引用旅游事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讨论:除此之外,还要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归纳)2)学好地理,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学好地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热点。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让学生阅读、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地理的方法。
构建与梳理
引导学生建构与梳理:
通过构建与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同学们学习很积极、很主动。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状态,做学习地理的有心人。学好地理,你将终生受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课堂上注意随机应变,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只要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节课就OK了!
因纽特人雪屋
跑步冠军
蒙古服饰
欧洲人的饮食
地震灾害
乱砍滥伐造恶果
台风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