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七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0 17: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一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海洋和陆地,知道以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生生为师、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理助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复习:1、说出地球的形状。
2、说出地球的大小。导入: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这么大,我们怎么研究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第二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
学生回答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温故而知新。2、借助地球的大,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新课。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海洋和陆地,知道以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
聪明的地理学家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个“小地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认识地球仪很简单,只要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到并记住几个关键的部位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开始阶段)1、看一看:自己看课本P6页,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找到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2、指一指: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并解释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3、标一标:完成助学第1题:填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老师强调一下赤道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4、提问: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5、活动:在教室确定每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学中我们学过在坐标图中用一对数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例如:我们教室中的横排相当于坐标中的横坐标,竖排相当于坐标中的竖坐标。地球仪中的横线和竖线呢?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线的作用也是确定点的位置。
1、学生自己看课本P6页,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找到地轴、北极、南极和赤道。2、同位两个同学一人指,一人答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3、在助学上标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4、学生自己找到地球仪的作用,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学生回答:A:(1、2)
B:(4、3)两位同学相互说出他们在教室中的位置。学生说出横着的线相当于坐标中的横坐标,竖线相当于坐标中的竖坐标。
1、让学生自己借助地球仪看一看、指一指、标一标来认识地球仪。(自己完成)2、经纬网的作用很抽象,是难点。我设计一个活动在教室确定每一个同学的位置。把数学中的知识迁移到地理中。帮助学生理解。
过渡语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地球仪上竖着的线——经线。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经线
二、经线1、看一看:观察地球仪,回答表格中问题。定
义特
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
2、描一描:找学生在地球仪上描画经线。体会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3、画一画: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经线。
1、学生自己看课本P7页,找到经线的概念。完成表格中的问题2、自己描画经线,举手回答经线的概念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圆弧,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3、动手画一画经线,加深理解。
经线的概念和特点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通过看一看、描一描、画一画学生自己可以完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过渡语
我们知道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我们就给每一条经线都标上度数,也就是经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经度
三、经度1、看一看: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经度是人为划分的,国际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
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属于东经和西经。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2、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上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是怎样排列的。3、教师追问:1)、经度最大为多少度?0°经线、180°经线各有几条?2)、怎样判断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引导学生观察0°经线、180°所组成的经线圈经过的地方和W20°和E160°所组成的经线圈经过的地方.讨论:W30°、E30°、
W10°和E170°各属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老师强调:小于20度和大于160度的要单独记住,中间的好记。方法: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学生一边听讲解,一边观察地球仪,初步感知经度的划分办法。2、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回答经度的排列规律:西经的度数是向西逐渐增大,东经的度数向东逐渐增大。3、学生回答:1)、经度最大为180度?0°经线、180°经线各1条。2)、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是西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学生理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W20°和E160°所组成的经线圈。学生讨论后回答。
经度的排列规律和判断东西半球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安排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上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是怎样排列的。学生通过讨论找出经度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判断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的方法就是把经度的排列规律倒过来使用。找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精讲精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过渡语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已经认识了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经线。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构建与梳理
师生共同总结: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当堂达标】
1、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经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2、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
E
D、20°W
3、东半球的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
C、20°W到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之间
4、以下位于西半球的经线是(

A、10°E
B、10°W
C、165°E
D、40°E
5、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
6、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用性较强。
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借助地球仪看一看、指一指、标一标来认识地球仪。
经纬网的教学是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在坐标图中用一对数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很好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在后面的纬线教学、经纬网教学中还要用到。
经线的概念和特点是重点,关键是让学生借助地球仪直观的总结出经线的特点。经度的排列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经线的排列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规律:小小为东、大大为西,中间的度数,是东经就属于东半球,是西经就属于西半球。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