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 地球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 地球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0 20: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第一单元
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课型】活动课
【课标要求】
开展地理观测活动
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光线,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
2.通过观察一天中清晨、正午、傍晚的太阳高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慧眼”。
3.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并结合自身体验,比较不同季节、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教学方法】活动实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手电筒、卡纸、课件(链接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两小儿辨日》动画
教师启发: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事情?那你怎样回答呢?(根据我们所学,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的东升西落)
那为什么早晨太阳显得更大一些呢?为什么早晨气温更低呢?
大家做一下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会被剧情所吸引,积极讨论这个孔子都很难回答的问题,然后并结合自身感受谈论:
到底是早晨离太阳近呢,还是中午离太阳近?(差不多一样近)……这两者不是巧合,一定有相关的联系性。
通过看动画片,直观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小孩的疑问,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活动一探究影响太阳光的集中与分散因素
启发:1.你是否做过聚光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火柴的实验?2.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猜想: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太阳光在地表的分散和集中呢?教材P21观察实验:
【小组活动:】
给学生每组提供模拟材料:
物品:手电筒一个
绿色卡纸一张
统计表格一个
注意事项:1.照射的角度的要有变化,记录下照射的角度,亮度大小。2.讨论: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学生讨论情况。
总结: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决定了得到的热量的多少。讲解: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观察图片,填写表格4.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思考后,回答:1.把太阳光聚在一起,热量集中,超过火柴的着火点后,就点燃了。2.结论是:早晨太阳光分散,地面获得的热量少;中午太阳光集中,地面热量多。
3.猜想: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大小【小组活动】1.组长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卡纸。(注意照射的角度要有不同的倾斜角度)2.两位同学重点观察光线散布的面积和亮度。3.小组其余成员利用表格做记录。光线散布面积(填大小)亮度(填强弱)光线直射光线斜射4.结论:照射的角度越大,光线越集中,越明亮,(热量越多);反之,越暗,(热量越少)。5.观察图片填写表格:相同地区受热面积(填大小)热量(填多少)阳光直射阳光斜射(45°)阳光斜射(30°)总结:
阳光照射的角度与地面获得的热量关系是:(1)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2)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斜射的越厉害,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
小组多个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从地理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探究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以上的阳光照射的角度我们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示,就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的影子来判断太阳高度的变化。
观察如下图形,讨论:一天中,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判断一天中气温如何变化?并填写在表格中。根据你自己的对气温的感受,说明判断的正误。引导学生做出总结。
各小组观察图片,并把观察结果以及判断结果填写表格。清晨正午傍晚影长太阳高度大小热量的多少(判断)总结:一天中,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生活中处处是知识,把生活体验总结出来。
一天之中,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热量发生变化,那么一年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怎样影响气温的变化的呢?
活动三:探究一年中太阳高度对气温高低的影响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点时的太阳高度。
展示:二分二至是正误太阳高度示意图。(p24图1-4-7)指导学生读图思考:哪个季节太阳高度高,热量多,哪个季节太阳高度低,热量少。讨论并填写表格,并根据活动一结论进行判断热量的多少。依据生活体验,说明正确与否。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展示:“地球上的五带”图(课本P20页图1-4-4.)全球不同纬度地带在不同的节气显示出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是怎样影响不同纬度的气温的?学以致用:如果您是一个热水器生产厂商,你要分别给热带、温度、寒带的人们提供热水器,分别应该选择哪种安装方式。(提示:使每个地区都最大化的接受太阳能,太阳光与收热管垂直得到的热量最多。)如图:A.B.C.
理解:正午物体的影长是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学生合作交流:说出家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自己观察的实际情况),观察图片并记录:夏至冬至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热量多少
归纳总结:一年中,北京夏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高→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
冬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低→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参照五带的光照图,比较各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热量多少热带温带寒带归纳、总结:热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寒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光照最少。归纳:正午太阳高度决定了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的多少。不同纬度地区热量多少不同;季节不同,太阳高度不一样,地面获得的热量也不一样。【思考】学生讨论后,总结。角度最小,适合热带角度中等,应该在温带角度最大,应该在寒带。
通过理解不同季节、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学以致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通过本次活动课让学生对第四节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学会思考,掌握观察的方法。
拓展延伸
楼房的楼间距是建筑商在楼房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的,请思考:我们这里,要使每一层楼房的采光量都好,一定要参照哪个节气的楼房的影子的长度。
【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总结:
一定要参照冬至日的影子长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使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是地理活动课,首先通过“两小儿辨日”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善于总结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太阳高度与热量多少的关系,并且利用这个结论具体分析一天和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热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纬度间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纬度地区热量不同。
9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