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0 21: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第四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精讲精练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诱思导学
(一)导入新课1、预设话题:最近降水怎样?2、播放《播放校园天气预报》了解降雨情况。3、点题:降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话题。(多媒体)展示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期盼图片。(讲解)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降水过少和降水过多带来的自然灾害图片,从而引入降水的变化与差异。(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观看图片,知道降水和气温一样,也存在变化与差异。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贴近生活话降水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降水量的测定【阅读理解】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8-69页课文理清以下问题: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提示】降水除了雨、雪、冰雹外,还有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参照59页天气预报符号)?【提示】我们要结合生活经验与感受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5.
学生阅读:P69《降水量的测量》,明确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
气象部门对降水等级的规定。
思考老师提问:1.雨、雪、冰雹等。2.降雨。阅读课本明确答案:24小时内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25毫米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小于50毫米为大雨;大于等于50毫米为暴雨。
联系生活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道降水的测量仪器了解天气预报中降雨是如何分级的
1.青岛市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该地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少?
2.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4.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
【归纳】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2)【生活体验】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完成课本70页思考题。
3.
展示绘制的青岛市降水量柱状。4.用心识图说变化读青岛市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①7、8,212②.11、12、1、2,2.6③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培养学生读图判断降水季节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慧眼识图探类型【讲述】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就能够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读图分析】指导学生读课本70页图4-3-3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探究新加坡、北京、罗马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与降水类型。【归纳】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比如:新加坡属全年多雨型;北京属夏季多雨型;罗马属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
季节变化的五种不同类型:夏季多雨——北京夏季少雨——罗马全年少雨——比尔马全年多雨——新加坡全年湿润——伦敦
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能力
巧手绘图谈变化【讲述】降水量的多少要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那么如何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呢?1.【指导绘图】指导学生看课本70页的活动: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2.【媒体播放】播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swf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提示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提示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3.【绘图活动】要求学生知道水柱状图的组成、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工具、绘图。①.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②.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③.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4.【绘图展示】先小组内交流,后组组交流,班内展示绘制成果。【归纳总结】绘图步骤:一横月,二纵量,三定点,四绘柱,五写名。5.【识图谈变化】要求学生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的基础上,根据所给资料回答课本71页的1—3题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①.
哪几个月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②.哪几个月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③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归纳总结】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谈心得】.根据以上分析,你能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补充。【总结】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1.知道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分析降水量柱状图,并得出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通过学生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阅读、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绘图、析图、归纳总结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阅读降水柱状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慧眼识图探分布三、降水的空间分布【讲述】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播放导学】教师播放等降水量分布图.swf,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依据课本72页读图的1—3题设计的新问题,归纳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提示】(小诊断):教师指图印证。①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②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的影响。(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观察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海陆位置的影响。(4)你能根据以上问题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吗?【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即三多三少):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指图反馈】组织各合作学习小组代表依次到屏幕前指图解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即三多三少)。(学生指图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指图竿以圆弧状准确指出降水三多三少位置,避免学生只是指在某一个点上。)【讲述】影响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除了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播放】播放地形雨的形成.swf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地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小结】通常,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阅读找出】要求学生阅读:世界“雨极”与“干极”,结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并在图上指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雨极”)和最干旱的地区(“干极”)各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降水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合作学习小组代表依次到屏幕前指图解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即三多三少)。阅读回答并指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雨极”)是印度乞拉朋齐,最干旱的地区(“干极”)是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讨论回答:1.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2.
赤道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沿海地区思考老师提问,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通过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探究,进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指图反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观察地形雨示意图能够直观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高
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你会选择哪些地区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通过理解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晒一晒我们的收获
要求学生自主建构本节的知识结构。
建构本节知识结构,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当堂达标】
达标题
1、降水的最主要形式是(

A.

B.

C.
冰雹
D.

2、下列选项不属于降水范畴的是(

A雨
B雪
C冰雹
D雾
3、测量降水的工具是(

A.百叶箱
B.温度计
C.雨量器
D.量杯
4、一般用(
)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折线图
C.降水量扇形图
D.降水量波线图
5、3.山东及华北等地区属于(

A全年多雨
B全年湿润型
C冬季多雨型
D夏季多雨
6、下列地点的降水类型为全年多雨型的是(

A罗马
B巴黎
C上海
D新加坡
7、通常用(
)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分布图
D.等温线图
8、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地区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D中纬度沿海地区
9、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多的是(

A南极地区
B中纬度内地区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10.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提高题
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回答:
(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
,大陆西岸年降水量

(4)在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年降水量
,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
,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均围绕“降水”层层展开,自己在教学中着重突出重点内容: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与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首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重点教学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对于重点内容,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效果形象、直观,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难点内容,自己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班级气氛。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测量降水量等内容,不仅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地理课堂走向开放。讲授完新课以后,自己又设计了当堂检测,便于知晓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自己在设计上总的思路就是:落实课标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