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4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4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0 21: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第四章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能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
3.能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难点)
4.能阅读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已学过的常见的降水天气符号,让学生说出这些符号的名称。
全班一起回答
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演示与记录
一、提出问题1.展示几幅(雨、雪、冰雹、雾、霜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降水的形式及主要形式。2.降水的测量仪器、单位。3.降雨等级的划分。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雾、霜,主要形式:降雨。2.雨量器,毫米。3.小雨>10,10<中雨<25,,25<大雨<50,暴雨≧50
展示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衔接与过渡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一样吗?不同季节的降水量一样吗?
观察与发现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为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展示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提出问题:年降水量是多少?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属于哪个季节?哪几个月降水较少?属于哪个季节?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二、青岛市的降水类型是夏季多雨型,其他城市的降水类型有哪些?三、动动手,学习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我们不仅要会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还要学会画降水量柱状图,分为几个步骤呢?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回答:1.各月降水量相加
2.6、7、8月降水较多,是夏季。3.12、1、2月降水较少,是冬季。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还有夏季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一横月二纵水三柱状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
衔接与过渡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等高线,学习了等温线,现在大家想想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追问与探索
教师出示一组问题: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问题,找出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位于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降水有何差别?在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降水有何差别?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
1.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2.学生根据出示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1)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对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探索,是学生探索,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构建与梳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当堂达标】
1.山东省的降水特点为(

 
A.全年比较均匀
B.冬季较多
C.夏季较多
D.全年干旱
2.有关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B.纬度低的地方比纬度高的地方降水少
C.所有离海洋近的地方都比海洋远的地方降水多
D.海拔低的地方比海拔高的地方降水多
3.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地区降水较多的是


A.两极地区
B.赤道地区
C.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地区
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教学反思】
在这一堂课中,进行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让学生自己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后,分组讨论,同学们思维活跃,思考积极,得出答案的正确率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精神及竞争精神,使学生在趣味浓厚的氛围下积极主动的达成了课堂目标教学要求。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