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2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2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1 15: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上第三章
第二课
海陆变迁
第二课时
板块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点)
2.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中找到七大板块。(重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教材分析】
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直接对应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一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这一课程而展开。同时又是对上一节“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的解释与深化。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了“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展开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不是能由学生总结出来的内容,学生首先应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再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七大板块,两大山系、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观察思考、归纳结论,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叠置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课
提问: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荷兰的围海造陆是
对海陆面貌的影响。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3.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
,证据

思考并回答
复习并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过渡
导入语: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块运动。大家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点)2.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中找到七大板块。(重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学
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2,完成助学P50-51
学习过程:三、板块运动
1-5题温馨提示:标注重点
疑难标记
仔细阅读课本,独立完成,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完成知识的学习,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精彩展示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读图:(1)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与范围。(2)七大板块中那个板块以海洋为主,他被那些板块环绕?(3)图中A、B两地,哪儿的地壳比较稳定,哪儿的地壳比较活跃?原因是什么?3.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发生哪些变化?(挤压、张裂)形成什么结果?演示:用双手表示两大板块,相对运动会出现挤压,挤压则会隆起,相背运动会出现张裂,张裂形成裂谷。4.读板块运动图分析(1)喜马拉雅山的成因(2)阿尔卑斯山的成因(3)落基山脉的成因(4)地中海将会扩张还是缩小(5)红海将会扩张还是缩小总结:红海如同人的幼儿时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大西洋如同如同人的青年时期,在不断的生长;太平洋如同人的中年,虽然年富力强,但却是在不断地缩小;地中海如同人的老年时期,正在走向消亡。5.全球有哪两大山系,分布在哪?6.读图分析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7.读课本图3-2-9,看近几年世界发生的危害较大的地震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试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解释。8.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小结:地震的发生,海陆的变迁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掌握了它的规律,便可以防患于未然。此外,在生日常生活中多进行防震演练,收集防震知识,也能更好的应对灾难。
学生总结(1)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2)各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2.(1)欧亚板块:亚欧大陆及附近海洋北美板块:北美洲及附近海洋南美板块:南美洲及附近海域南极洲板块:南极洲及附近海域非洲板块:非洲及附近海域印度洋板块:印度洋及大洋洲太平洋板块:太平洋(2)太平洋板块(3)A活跃,B稳定,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内部。3.挤压:高山、岛链或海沟;张裂:裂谷或海洋4.(1)喜马拉雅山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2)阿尔卑斯山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3)落基山脉由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4)地中海将会缩小,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5)红海将会扩张,板块表现为张裂。5.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6.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因其处于板块交界处。7.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位于板块交界处。
学生读图分析展示,锻炼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提炼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以致用,解释生活现象,树立科学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知识建构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
系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当堂达标
展示达标题:1.(目标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2.(目标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3.(目标3)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4.
(目标3)关于火山、地震带分布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B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带,地壳运动活跃C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D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带,地壳比较稳定5.
(目标2)
在图上填出七大板块的名称
完成训练题、灵活掌握、运用知识
巩固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后反思
板块构造学说是重点、难点。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突出地图、图片教学的特色,能大大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联系实际让学生解释喜马拉雅山等山脉的成因,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观察思考、归纳结论,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叠置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观点
阅读地图
能够指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与大致范围
影响
阅读地图,找到世界两大山系和主要火山地震带
能够理解板块运动与山系形成、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