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阅读“等温线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
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重点)
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重点、难点)
运用“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气温在不同的时间内有变化,那么,在不同的地方,气温是否一样呢?
展示三个地方的图片:热带景观、温带景观、寒带景观。【讲述】造成这三幅图景观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气温不仅在时间上有很大变化,世界各地的气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气温的差异。
通过观看图片,思考造成这三幅图景观差异的原因听老师讲解,理解造成三个地方景观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初步了解气温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利用直观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看完后,教师解读、强调关键点。
观看目标,
注意听讲老师的解读
,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
(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的时间变化要用气温曲线图,那么气温的地区变化又要用什么图呢?【点拨】气温的地区变化要用等温线图三、气温的差异1、等温线的概念世界各地的气温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通过等温线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65第一自然段,找出等温线的概念【温故知新】在第二章《地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同学们还记得等高线地形图吗?请仿造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给等温线图下个定义。
学生读书、读图自主学习了解等温线的概念:等温线是指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学生回答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多条等高线地形图。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用多条等温线表示一个地区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等温线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等温线图与我们学过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图比较相似,用知识的迁移来说出等温线图的概念,为学习等温线图的判读作铺垫。
合作探究一等温线图的判读
2、等温线图的判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图4-2-4右侧方框文字,了解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温线疏密与气温差别大小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2.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3.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小组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然后合作探究完成相关的题目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针对回答错的,其它小组纠正,教师实时补充。学生系统归纳总结: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相等的。2、在一幅等温线图上,只有一个等温距。3、等温线线数值大,气温高,值小,气温低。4、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表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5、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利用直观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部分知识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读图能力。先来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有前面学习的等高线做铺垫,等温线的知识就好理解多了。
过渡
在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后,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先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等温线图:在每两条等温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再和地图结合起来,就是等温线图,这样的等温线图,看起来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观察分析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了
合作探究二读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1、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有何关系1、在图中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说出这个范围之间的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找到南北极圈,观察这个范围的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3、观察由低纬至高纬世界气温分布有何特点4、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的弯曲相同吗?5、南、北半球等温线哪个更为平直?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说明吗?6、归纳世界气温水平特点。【点拨】世界气温最高值不在赤道,而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因为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派代表上讲台一边指图说明,大家一边观察回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1、等温线的分布大致和纬线平行。2、赤道、南北回归线,这个范围之间的气温在20℃以上。3、南北极圈,这个范围的气温在0℃以下。以上分析得出结论特点1: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同位之间合作,找到穿过亚欧大陆、太平洋和北美大陆的0℃等温线和20℃等温线,在同纬度地区,比较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的弯曲程度,得出结论特点2: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的弯曲程度不同,表明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同位之间合作,看图分别找到南北半球的0℃等温线,10℃等温线和20℃等温线,分别比较它们的弯曲程度。最后得出结论特点3: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用0℃、10℃、20℃等温线从南北半球上两两对比,抽象的问题就变的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过渡
以上我们大略的了解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三大特点,接下来下面我们来通过分析北半球1月和7月等温线图来寻找原因。我们通过读图分析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来了解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并不一样。
合作探究三读图分析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6“活动”读图分析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A是陆地,B是海洋然后思考回答问题:1、1月,同纬度地带,陆地与海洋比较,哪里气温低?2、7月,同纬度地带,陆地与海洋比较,哪里气温低?3、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有何差异?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线的多少去分析)
读图思考问题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针对回答错的,其它小组纠正1、1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2、7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3、冬季的等温线稠密,说明温度差异大,夏季的等温线稀疏,说明温度差异小。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生优势互补,共同完成,有利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通过北半球不同月份等温线图的对比,从具体的问题中得出结论
生活体验
小时候玩过沙子和水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夏季中午的时候,同时受太阳照射了一上午后,有一盆水和一堆沙,你用手分别去试试,感觉一样吗?(沙热,水温)等到晚上以后,还是这一盆水和一堆沙,你再去试试,结果会怎么样?(沙已凉,水还是温的)2、夏季赤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热,把脚伸进海水,感觉海水凉。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各组并选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归纳请大家根据在同一地点、同样阳光照射条件下的沙和水,在中午沙的温度比水高,而到晚上水的温度比沙高的变化,推理在同一纬度(同一地点)的陆地(沙)和海洋(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气温的变化规律。
用生活的实例拉近气温和学生的关系,理解深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受海陆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学以致用
我国冬季,北国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而南国却是“莺飞草长,百花盛开”的景象。试分析两地景色差异的原因。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二)等温线图的判读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等温线闭合,表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3、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当堂达标】
1.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气温差别大
B.气温差别小
C.高温中心
D.低温中心
2.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纬度比较高
B.南方地势较高
C.南方纬度较低
D.南方靠近海洋
3.读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南半球20℃等温线经过的大洲有:
洲、
洲、
洲。
2.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球,其纬度位置大部分都分布在
之间,属于
带。
3.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
4、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较平直的是__________;此现象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造成的。
C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