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阅读“等温线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运用“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教学模式】读图归纳
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对比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识图-析图-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分别展示三个地方的图片:A.黑龙江大雪B.抱犊崮秋色C.海南风光点拨:造成这三幅图景观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多媒体展示中央气象台近二十天全国最低气温实况图:讲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气温不仅在时间上有很大变化,在空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观察图片,听老师讲解,理解造成三个地方景观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初步了解气温在空间上存在差异。认真听讲,思考老师的提问,看课本,积极举手回答,明确:气温的空间差异可以通过等温线图表现出来。
利用直观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过渡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课时气温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哪一种图表现出来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自学课本第65页文字和“图4-2-4等温线图的判读”,完成学案1题。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高线是________等温线是________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用等温线图可以表示一个地区______的水平分布状况。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_______相等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_______相等。等高线数值大,海拔_______;数值小,海拔_______。等温线数值大,气温_______;数值小,气温_______。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_______
;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气温差别_______
;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_______。等高线是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_______。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_______。等温线是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的是_______。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的是_______。这幅图的等高距是________这幅图的等温距是_____0C。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点拨:下面我们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教师把一个做的好的同学的学案放到投影仪上,然后找三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随时纠正。
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助学相应题目,不会的做好标注,等待老师讲解。学生根据自学情况举手回答,一生回答,其余同学认真听,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部分知识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读图能力。将等温线的知识学习与等高线知识相联系,进行对比学习,既巩固旧知识,又使新知识的学习简单化。
多媒体展示:(1)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气温分别为:
、
、
、
。(2)A、C两处的温差是
,等温线
。B、D两处的温差是
,等温线
。(3)A
C
E
气温越来越
,E处为
中心。
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思考问题,举手抢答,明确:(1)四点的气温分别是24℃、24℃、12℃、20℃结论:在同一条等温线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2)12℃、密集;4℃、稀疏结论: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3)低、低温中心结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另一方面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思想。
过渡
(边展示多媒体边讲述)学习了等温线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
多媒体展示:图4-2-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看图,描绘00C,200C等温线。(1)说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0C的大致纬度范围?(2)说出年平均气温低于00C的大致纬度范围?(3)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是怎样变化的?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是怎样变化的?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
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观察,完成:(1)在图中找到赤道、南北回归线,明确这个范围之间的气温在20℃以上;(2)找到南北极圈,观察这个范围的气温在0℃以下;(3)得出结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1: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针对回答错的,其它小组纠正,教师适时补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利用知识储备对新课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分步演示,形象直观,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同样的夏季,不一样的感觉。
观看图片,感受因纬度的不同而造成的气温上的差异。
用贴近生活的图片拉近了气温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仿佛亲临感受气温的差异造成的冷暖差异。
过渡
不同纬度,世界年平均气温不同,那么同一纬度,气温是否相同呢?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观察:AB两地纬度位置相同,年平均气温一样吗?讲述:我们通过观察发现,AB两点一个位于陆地,一个位于海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为什么会不同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北半球1月和7月等温线图来寻找原因。
学生观察,明确:AB两地虽然纬度位置相同,但是气温并不一样。
以点代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原因,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综合培养。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1)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习任务:A地气温数值范围是
,B的气温数值范围是
。冬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造成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北半球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习任务:C地气温数值范围是
,D的气温数值范围是
。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造成C、D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边展示多媒体边点拨:(3)季节不同,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这和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关系。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分布情况。(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是什么关系?(线与线的关系)(2)南北半球相比较,哪个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点拨:北半球陆地面积大,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海洋面积大,等温线比较平直。(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等温线经过的陆地和海洋。)
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展示的学习任务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讨论结果:1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7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认真听讲,理解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造成不同季节的气温不同。得出结论。特点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同位之间合作,看图分别找到南北半球的0℃等温线,10℃等温线和20℃等温线,分别比较它们的弯曲程度。最后得出结论。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
通过北半球不同月份等温线图的对比,从具体的问题中得出结论,边学边练,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理解深刻。用贴近学生的实例拉近气温和学生的关系,理解深刻。用0℃、10℃、20℃等温线从南北半球上两两对比,抽象的问题就变的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过渡
刚才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气温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那么,气温是否受地形影响呢?下面我们来从一首古诗中寻找答案。
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赏析古诗《大林寺桃花》,试分析:气温的差异还和什么有关系?展示图片: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举手回答:气温的差异还和地形有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学会从古诗中,从生活发现地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链接生活
播放视频并讲述:目前,人类的活动对世界气温也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看一段视频。思考,倡导低碳生活,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观看视频,感受人类活动对世界气温的影响。畅所欲言。多植树种草;骑自行或者步行上学;少写信少寄贺卡,多发E-mail;不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餐巾纸,拒绝烧烤;.......
让知识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边展示多媒体边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等温线
等温线图夏季
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冬季
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北半球1月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北半球7月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当堂达标】
1、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气温差别大
B、气温差别小
C、高温中心
D、低温中心
2、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纬度较高
B、南方地势较高
C、南方纬度较低
D、南方靠近海岸
3、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气温的分布由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升高
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总是高于海洋气温
C、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较高,平原气温较低
D、世界最炎热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____
_____
。
(2)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其纬度位置大部分都分布在__________之间,属__________带。
(3)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__,其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以下。
(4)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较平直的是__________;此现象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造成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识记的不多,需要读图、分析、理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题目的设计要步步深入,刚开始设计的要简单一些,慢慢的引入,要引导的适当,学生才能读懂图。在讲课时,多数学生经过讨论,教师的引导能够接受,多用图来解释,在本节课尤其重要。讲的再多不如看图来的明白。在细节上,像等温线与纬线是“大致”平行,同纬度地带,那个纬线的画法,要画的合适,海陆才能够比较。
D
A
B
C
D
A
B
C
E
A
C
A
B
山顶白雪皑皑
山脚绿草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