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七上第四章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
课
型
】活动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5.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教
具】
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同学们,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我们也穿上了各种具有保暖性的衣服。同学们想一想春夏秋冬我们穿的衣服相同吗?说明了什么?小结: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气候不仅影响着我们穿衣,还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习惯、建筑风格、运输方式及工农业生产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它。(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气候不同,我们穿的衣服不同:夏季单薄,冬季保暖。气候影响着我们的穿着。
通过自身感受气候影响我们的生活入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合作探究一
一、认识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制造了多姿多彩的服饰,请看图片:合作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服饰?并说说与当地气候的关系。小组合作,各抒己见,记录汇总,代表回答:(1)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面料很薄,是为适应当地气候的炎热。(2)生活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服装、头带包巾及面纱,是为了遮阳防晒、抵御风沙。……小结:气候影响人们的穿着
不同地区的人们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请看图片:
在活动在体会气候与饮食的密切关系。
合作探究2:(展示教材“麻辣小龙虾”、“火锅”图片)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辣椒恰恰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胃等功效。想一想,我们家乡有哪些饮食习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小结:气候影响饮食习惯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夏季炎热喜凉菜、冷饮、西瓜、啤酒、绿豆汤。大伏天喝羊肉汤;冬季数九寒天喝鸡汤、鸭汤;吃火锅。
不同地区的人们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建造了形态各异的民居,请看图片:
在活动在体会气候与民居建筑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合作探究3:气候对民居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如朝向、间距、采光等。(1)阅读课文P84页材料,说出欧洲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2)请解释我国南方砖瓦斜顶房,北方房屋墙厚、窗户小与气候的关系。(3)我国南北方楼间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点拨:北方的楼间距大于南方,因为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小结:气候影响民居建筑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1)从伦敦到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因此,由沿海向内陆,墙壁厚度逐渐增加。即欧洲民居的墙壁,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增厚。所以气候对我们的房屋建筑有很大的影响。(2)我国南方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砖瓦斜顶房通风散热,利于排水;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房屋墙厚、窗户小有利于防寒、保温。
合作探究4:冬季,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很容易患上感冒。一方面,冬季干燥的气候适宜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另一方面,冬季忽冷忽热的天气、室内外的巨大温差,使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请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所见所闻,谈谈气候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小结:气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1)阴雨天会人情绪低落、关节炎发作等;2)气候忽冷忽热会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3)暑天怕热的人难以入睡等;……
在活动在体会气候与人们身心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有用地理的重要性。
过渡与链接
“瑞雪兆丰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体现了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实践证明,气候条件中的光、热、水、气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是不同的(图片展示):
合作学习
二
二、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学习1、农业谚语是劳动人民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经验概括,其呈现形式包括谚语、歌谣等。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农谚?说说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山东的小明同学与海南的小丽同学在电话中约定:明年春天,互赠友谊之树,把各自的果苗移栽到对方的家乡。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理由是什么?小结:气候影响农业生产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A.农谚有:春不种,秋无收;春雨贵如油,乡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
B.我们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春旱、秋播旱不利于播种;冬季的寒潮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2)(根据教材友情提示)不行,因为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宜苹果的生长;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香蕉生长。
在活动在体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懂得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过渡与链接
在古代,我国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是由气候引起的。在如今的现代化交通时代,人们外出活动依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
合作学习
三
三、认识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合作学习:1、运用互联网,搜索“雨雪”、“交通运输”两个关键词,说出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你的家乡有哪些灾害性天气?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说出外出活动时如何避免灾害性天气的侵袭?
3、阅读教材P86页“青藏铁路建设攻克冻土难题”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1)雨雪、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2)雷电、暴雨、寒潮、霜冻、雾霾等。要懂得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做冒险野蛮的挑战。
在活动中认识和体会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和增强自救意识。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同时,同学们还要体会、感悟“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青藏铁路建设攻克冻土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课后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周后评比:材料1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成群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材料2
【当堂达标】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
3.
华北平原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
B.水稻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小麦高,小麦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比华北平原肥沃
D.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技术水平高,利于水稻生产
4.近几年,沙尘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表明我国北方地区
(
)
A.荒漠化问题严重
B.降水逐年减少
C.植树种草没起作用
D.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5.竹楼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
A.炎热多雨
B.干燥少雨
C.四季分明
D.寒冷潮湿
6.下列活动,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
)
A.城市汽车增多
B.农村燃烧秸秆
C.绿化环境
D.烧煤取暖
7.下列气候灾害容易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是
(
)
A.雪灾
B.洪涝
C.沙尘暴
D.台风
8.假如韩国某经贸代表团于今年7月份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该代表团的随行
物品中,最不需要的是
(
)
A.雨伞
B.御寒衣物
C.摄像机
D.地图
二.①将下列各地的民居与影响其特点的气候类型用线连起来。
②下面两张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状况的句子,请你用实例或推测的方法,在横线上写出可能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连续24小时的暴雨:
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下了4个多小时:
三、做一做:
以材料乱砍森林为题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共同探讨,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有的探究问题留给学生的时间短,导致探究不透彻,在形成结论时学生回答不上来,需要教师点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水果
蔬菜
火锅
雪糕
高脚屋
雪屋
四合院
窑洞
a.热带雨林气候
A.因纽特人住的冰屋
b.热带沙漠气候
B.东南亚人住的高架屋
c.寒带气候
C.西亚人住的墙厚、窗小的房子
D.我国南方人住的砖瓦斜顶屋
d.亚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