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8-09 11: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简单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计图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比较弱。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借助已有的信息去推断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变化的趋势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数学能力;懂得如何用正方形纸片去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形盒子。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懂得如何用正方形纸片去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的长方体形盒子。
2.通过借助已有的信息去推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分析
一、课前学生动手制作,课堂展示,导入新课
问题1、请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用边长均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问题2、和你的同桌相比,谁制成的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较大?
(这个问题有利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问题3、说说你是怎么折?怎么剪的?
学生活动:由学生举手发言,讲述制作过程。
教师:利用以下图形,总结制作过程,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制作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4、议一议(根据学生观察制作过程和几何画板演示,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问题2:若剪去的部分是长方形或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制成的盒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制成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问题3:若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a厘米,所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高为h厘米,你能用a与h来表示这个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吗?(
V=(a-2h)2h
)
活动目的与预习:让学生在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通过剪、折等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使他们对正方形纸片将要做成的纸盒进行考察和想像,感受纸盒的长、宽、高和原来的纸片的边长以及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通过(3)(4)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纸片边长a,剪去小正方形边长h,拆成的长方体盒子的高h与容积V的关系。有些学生先画后剪,有些学生先将纸片对折再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为下一步表示长方体的体积扫清了障碍,初步体会到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对长方体的体积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小组合作,探索体积的变化
1、看一看,想一想:随着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如何变化?
活动:将学生制作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按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小到大排列,引导学生观察所折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的变化,但用眼睛,无法观察出哪个盒子的容积最大,于是提出疑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学生想到测量盒子的长、宽、高,再计算它的体积,于是引出下一个问题。
2、动手操作与探究(小组合作,三人一组)
(1).
用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按以上方式制作无盖长方形盒子。(各组按黑板表格中提供数据进行制作)
(2).各组分别计算出所作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并将结果填入黑板表格。
黑板表格如下:
小正方形的边长(cm)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方体体积(cm3)
活动:1人负责计算体积,1人负责制作盒子,1人为组长。各小组进行评比。
填后表格如下:
小正方形的边长(cm)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方体体积(cm3)
324
512
588
576
500
384
252
128
36
0
并制成条形图和折线图:
(3).观察以上统计图表,
议一议:①当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化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是如何变化的?
②当小正方形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当剪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正方形边长由1到3时,体积增大,3到10体积减小,且小正方形边长h为3厘米时,体积最大为588立方厘米。从而提出疑问:当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改变时盒子体积有没有更大的呢?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
活动目的与预习:通过分组活动,培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初步体会在h取整数值的情况下,h等于3时,体积最大,达到最大前后,体积随着h的增大而减小,为进一步探讨加细h的值时的体积打下的基础。利用统计图,更加直观的表示体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趋势,易于学生找到结论。通过设置疑问,为提高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探索
议一议:
问题1、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h=3cm时,盒子体积是否真正最大?
问题2、改变小正方形的边长,你能制作容积更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吗?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统计图,可知:剪去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方形边长为2到3和3到4之间,可能存在能制作容积更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但计算量很大,于是可以借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和画统计图。以下是小正方形边长为3到4的统计图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3:观察以上统计图表,
议一议:①当小正方形的边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是如何变化的?(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由3到3.3时,盒子体积由小到大;边长由3.3到3.9时,体积由大到小。)
②当小正方形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所得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3.3时,盒子容积最大。)
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得出结论。
活动目的与预习:让学生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发现还有比
h=3时体积更大的x的值,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初步学会用逐步缩小相邻的两个h的间隔值的方法探索正确答案。初步找到了一个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h的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为下一步更细化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问题4.
议一议:
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h=3.3cm时,盒子体积是否真正最大?
②改变小正方形的边长,你能制作容积更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吗?
活动:用Excel软件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以下统计图表,并引导学生得到: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3.33厘米时,盒子体积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多次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以下结论:(板书)
h=3cm时,V最大值≈588cm3
h=3.3cm时,V最大值≈592.548cm3
h=3.33cm时,V最大值≈592.592cm3


h=3.333…cm=cm时,V最大值≈592.6cm3(通过归纳猜想,得到结论。)
即:用边长为20cm正方形纸片,当剪去小正方形边长为cm时制成的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最大;
问题5.猜想:通过以上结论,剪去的小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形边长h与大正方形纸片边长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制成的长方体形盒子的体积最大?(根据学生情况可以不猜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1到4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想,得出一般性结论:当h=时,盒子体积最大。
活动目的与预习:对探索结果进行归纳猜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探究结果充满好奇,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他们都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经历了“如何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形盒子?”的探究过程。
(1)经过怎样的探究过程呢?(试验操作、收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2)还有哪些收获?
活动目的与预习: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与能力,对探究过程的总结,突出重点。“还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反思、小结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形盒子。
(2)
用边长为15、2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形盒子,并进一步验证本课结论。(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活动目的与预习:
采用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验证本课结论。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要求教师给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2)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所以本节课基本上是用一个一个问题来引导的;(3)由于时间不允许,没有要求学生画统计图和大量的计算,但充分利用Excel软件,让学生体验电脑的强大,使本节课的探索过程显得比较顺利。(4)多次设置疑问,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营造一个积极求知的心态,这是本节课一个亮点。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制作过程的演示、讲解不够积极,可能是上这种方式的课,有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