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地理七上第5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版地理七上第5章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1 16: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1课时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道城市和乡村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
读城乡景观图片,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者懂得景观差别。
结合实例说出聚落的地理位置、分布、形态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
结合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重点)
自觉养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习惯。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下面这几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
(1)
(2)
(3)
(4)教师总结: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
读图、讨论回答:学生1:(1)图中有田野,房子少是乡村。学生2:(2)图中有成块的农田,有很多瓦房,是乡村。学生3:(3)图中有很多的高楼大厦,有宽阔的马路是城市。学生4:(4)图中有高楼、宽阔的马路,很多的车辆是城市。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学生对不同景观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衔接与过渡
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聚集在一起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我们把这样的场所称为聚落。
自主学习
探究一:乡村与成市讲述: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讨论:根据上述图片,你能总结出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吗?追问:乡村和城市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教师强调:乡村和城市的最根本的差异是生产活动。引导:根据乡村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同,我们又把乡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提问:1、说说乡村的类型有哪些,各种乡村分别从事哪种农业活动吗?2、说说城市的类型有哪些?城市居民从事哪些非农业生产活动?
3、讨论:乡村和城市的根本差异是生产活动,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总结:城市是由乡村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里居住、生活和工作。
读图(1)、(2)、(3)、(4)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结合自己居住的乡村及去过的城市讨论、填写。思考回答:从事的生产活动。学生听讲、识记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各个乡村分别从事哪种农业生产活动。农村
——耕作
牧村——放牧渔村——养鱼
林场——伐木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从事工业、商业、服务学生讨论、结合课文回答:城市是由乡村演化而来听讲、理解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西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衔接与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稠密,因此人类聚居的场所聚落分布也不均匀,那么聚落的分布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呢?
合作与探究
探究二:聚落与自然环境读图:甲、乙、丙三处,哪里适合发展成聚落?教师点拨:从地形、水源、交通、气候等方面讨论探究。教师总结:(板书)教师引导: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因此不同的地形之处分布着形态、规模、密度不同的聚落。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聚落讨论完成表格:平原聚落
山谷聚落沙漠聚落
河流两岸聚落活动:读图:这些民居有什么特色?根据收集的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竹楼
窑洞
雪屋
蒙古包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教师:请举例说明聚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情感教育: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合作探究(读图
)讨论回答:生1:乙处适合发展成聚落生2:乙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3:从水源上看乙处水源充足、交通也便利生4:另外平原地区的气候也温暖湿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4页内容读图讨论:完成下表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听讲、理解学生举例说明聚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1: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生2::乡村被高楼大厦代替生3:田园小路被水泥和沥青路代替听讲、理解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要想读懂图,要看图中给出的一些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聚落对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文观。
衔接与过度
质疑: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拓展学习
探究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投影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多为棕红色屋顶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阅读:课文107页图世界部分文化遗产的分布图.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边欣赏、观看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图片边听老师介绍合作探究:1、议一议,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重要价值?2、这些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师生共同总结:世界各地的聚落千差万别,风格独特。它们既印有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也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探讨:1、圈出你去过或听说过的古文化遗产。2、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3、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聚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学会欣赏、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加深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理解。理解保护世界文化的重要意义。各抒已见,目的是通过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保护传统聚落重要性和措施的认识。
知识建构与梳理
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和快速记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堂达标】
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2、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3、关于我国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多为大型聚落,而且屋顶多为斜顶 B.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C.乡村是交通便利的聚落
D.南方以水田为主
4、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居民多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B.乡村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C.乡村人口密度大,人口集中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等
5、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下层是不住人的
B.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顶平
C.我国南方地区为冬季御寒,屋内砌有土炕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
6、以下叙述中,属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水源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
⑤自然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连线:
意大利
四合院
丽江
竹楼
西双版纳
窑洞
因纽特人
冰屋
黄土高原
古城
北京
水城威尼斯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聚落的含义、分类、差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与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以典型的传统民居的列举让学生感受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树立忧患意识和人地和谐的发展环境观,进一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优越的地理环境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气候温暖湿润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