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2章 声现象(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2章 声现象(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8-10 01:58:39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名师导学新知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要靠我们去观察、去感知.当你在讲话时,用自己的手去摸喉头两侧,你会感到一种振动.当你把敲响的音叉贴到你的脸上时,你会感到脸上一阵发麻,那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例1】如图2-1-2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例题精讲 解析:此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案:B 举一反三 1.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吸收了声波?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 2.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C新知2 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 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声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发声物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就形成声波.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例2】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在如图2-1-3的实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例题精讲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物理学方法——实验推理法的考查,先根据实验事实,然后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通过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举一反三 图2-1-4中为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传播的一些场景.??
?
??
(1)甲图说明声音在________中能传播;乙图中的声音通过_______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不能传声.固体液体真空 (2)有的同学针对此设计方案提出这样的想法,图甲中叩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应怎样做使它能更完善地验证固体能传音.? ?将右边的耳朵堵住.新知3 声速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介质的性质不相同,传播声音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当它的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别.例如,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变 为346 m/s.?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较早地知道远处火车开动的情况,就是根据铁轨中的声速约为5 000 m/s,远大于空气中声速的道理.?【例3】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
解析:地面(固体)也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答案:固体 快?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 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 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
D. 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2. 甲同学在一根有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_____次敲击声. 其中,第二次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传来的.?D三水新知4 回声现象 (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墙壁、山等)后将发生反射. 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回声. 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如同学们听到老师在教室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声音要洪亮,就是这个原因.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时,应注意:题目给出从声音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为t,通过t计算出来的距离s应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那么声源到障碍
物的距离是 .?【例4】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轰鸣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解析: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轰鸣声是由于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同样,在群山中大声喊叫时,声音被山峰反射形成回声.由于各山峰距人的远近不同,回声到达人耳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能听到连续不断的回声.
答案:不是. 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轰鸣声是由于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向阳红10号”科学探测船为了测量南沙群岛附近的海水深度,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 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是4 s,问海底深度是多少?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450 m/s)?课堂十分钟 2. (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能听出声音是鼓声 B. 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
C.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 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B 3. (3分)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
比较?C 4. (4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KT2-1-1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KT2-1-1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不能传声.? 振动真空 5. (4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的影响.小温度 6. (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KT2-1-2甲所示.? (1)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KT2-1-2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小① 7. (5分)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40 m/s)?
答案:2 310 m课件13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 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名师导学新知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不是指声音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在声学中,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有着不同的物理意义,要注意区分.?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有关,它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可以这样来记忆它们的关系: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多——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高,反之亦然.?【例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例题精讲 解析: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选项A和C就是直接改变振动频率来探究音调的,选项B通过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也能影响到振动频率,但选项D只能改变声音的振动幅度,不能改变频率.
答案:D 举一反三 1.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梳子齿上划过,如图
2-2-1所示,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你发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听到声音的音调不一样. 这说明了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 甲声音波形如图2-2-2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 ) B新知2 听觉与频率的关系 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听不到,往往误认为只是它们的响度太小,其实音调也是一个方面.物体振动得太快或太慢,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人们也会听不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人们把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因为它们已经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如狗的听觉范围是15~50 000 Hz.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响度感受较深,而容易忽略频率对人们听觉的影响,联系下面例子就容易记住了. 【例2】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
解析: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 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答案:D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2~4次,蜜蜂每秒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 )
A. 能感到蝴蝶飞过 ?
B. 能感到蜜蜂飞过?
C. 都能感到它们飞过 ?
D. 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
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C.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D. 声音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BD课堂十分钟 4. (4分)如图KT2-2-2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音调振动 5. (8分)(1)如图KT2-2-3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_______.
(2)若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则发声体是________,则吹出的音调从左至右的变化是________.?瓶子和水降低空气柱升高 6. (9分)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猜想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刻度尺,紧按在桌边上进行探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注意:实验中拨动刻度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和发生的音调,将结果填入下表. 振动频率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就_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振动得慢,频率就_______,音调就________.大高小低课件13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二课时 响度和音色名师导学新知1 响度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它跟物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一般来说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例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声音三要素中的响度和音调的理解.声音的三要素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本题中“声音太小和大声”即对应着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故选C.
答案:C? 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如图2-2-3所示,将鼓轻敲一下,
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
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 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BA新知2 音色 我们在听歌曲伴奏时,能明显地分辨出钢琴与二胡的不同,钢琴与二胡为同一首歌曲伴奏,音调是相同的,响度大小也可能是相同的,而我们能分辨它们,靠的是什么呢?它就是决定声音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音色. 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征叫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它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在说话,主要就是因为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是不一样的.? 【例2】2014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某学校组织学生通过电视听取全国两会报告. 一个同学刚走到演播室门口,就说:“你们听,现在习主席在讲话”,这个学生是根据________判断出是习主席的声音的. 老师将电视的音量调大一些,这是增大声音的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 我们区分不同的人,是根据音色,因为不同人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将音量调大一些是指让学生听到的声音更大、更强一些,故是指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音色 响度 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音乐有可能相同的是( )
A. 音调和音色 B. 响度和音色?
C. 响度和音调 D. 响度、音色和音调?
2. 电话铃响,小明拿起一听就知道是爸爸. 小明判断是爸爸发出的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CC新知3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是难点,初学者往往容易混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①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与大小,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不同;音调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即平时所说的“尖细”“低沉”.②响度与音调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例如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音调高,而黄牛的叫声响度大、音调低.③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依据,它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例3】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_不同.?
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反映声音的大小,它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还跟人耳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音调、响度相同时,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牛的叫声较低沉,即振动频率较低;蚊子的叫声尖细,即振动频率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的声音响度大.区别乐器的不同是靠发声体音色的不同来判断的.
答案:蚊子 牛 音色 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 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C. 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
D. 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合唱时“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中的“低”和“高”是指(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振幅AC ?3. 举世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 “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大 B. 音色好
C. 音调高 D. 振幅大 C课堂十分钟 5. (4分)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KT2-2-4 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 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 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B 6. (10分)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
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
后,可以听到较______的声音. 让音叉一
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KT2-2-5),
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 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___比较大时,______较大;反之,则________较小.小大振幅响度响度课件12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 第3节 声的利用名师导学新知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远处隆隆的雷声,天空中乌云密布,说明一场大雨可能即将来临;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声音的特征之一——音色发现松动的螺栓;人体内许多器官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引起振动,产生声音,当器官发生病变或异常时,声音会发生变化,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距离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例1】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 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B. 医生用听诊器可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
C. 牙医用超声波清洁牙齿?
D. 古代航行的水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 ?
解析:通过物体发声是否异常来获得物体本身的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物体对声音的反射可获得物体与声源的距离或物体表面状况方面的信息.
答案:C? 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声音携带信息的是
( )
A. 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B.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
C. 我们在深夜看电视时应把音量关小?
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 C新知2 回声定位 蝙蝠能在黑暗中飞翔自如,科学家发现,蝙蝠在飞行时,喉管内会发出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通过嘴和鼻孔发射出来,遇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再由蝙蝠的耳朵接收,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它们甚至还能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判断出是蛾子还是苍蝇!人们称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目标的方法叫“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获得水下鱼群的信息等.? 【例2】下列对声的利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 )
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
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做“B超”?
C. 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
D.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例题精讲 解析:A. 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 B. B超就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利用了回声定位; C. 渔民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 D.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回声定位.
答案:D 举一反三 1. 关于声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
B. 它本身必须能发射超声波?
C. 它本身必须能接收超声波 ?
D. 它能确定物体的远近?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了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
A.340 m ?B.680 m ?
C.60 m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AB新知3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用超声波的高频率,可以清洗浸在溶剂中的精密机械或工具.?
(2)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胆结石,使之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此外对声的利用还有超声波测厚仪、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速仪等等. 【例3】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用超声波碎石 B. 用声呐探海深?
C. 利用B超做体检 D. 利用回声定位
解析:声呐探海深、利用B超做体检、利用回声定位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用超声波碎石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A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下列现象或做法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 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 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
D. 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2.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具有能量的是( )
A.蝙蝠用超声波捕捉昆虫 ?
B.马路上汽车的行驶噪声让人心烦 ?
C.发出声音的喇叭能使前面的烛焰“跳舞”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AC课堂十分钟 6. (8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____(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次声波20课件19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名师导学新知1 躁声的来源 所谓噪声有两层含义:(1)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如工厂里的机械切割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以及邻居电视音量过大等都是噪声.因此噪声的来源是很多的.综合起来说有:①交通运输噪声;②工业机械噪声;
③城市建筑噪声;④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
⑤家用电器噪声.?【例1】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B.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机器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解析:选项A中球迷的加油声虽然震耳欲聋,但既不妨碍比赛,又没有干扰别人,还鼓舞了士气,故不是噪声;选项B中的锣鼓声是美妙乐曲的组成部分,故不是噪声;选项C中工人师傅通过机器的发声情况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不属于噪声;选项D中,小林和同桌上课交谈,干扰了其他同学听讲,妨碍了他人学习,故属于噪声.
答案:C? 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
B. 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 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 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2. 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 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
B. 上课时,学校大喇叭里传出优美的歌声?
C. 音乐厅里众多乐器演奏的交响乐 ?
D.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DB新知2 躁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符号dB,声音强弱的单位.?
(2) 人们对常见声音的主观感觉及声强的分贝数:?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例2】如图2-4-1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 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 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 此处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 此处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 此处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例题精讲 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危害. 此装置显示的分贝数是72 dB.当声音超过90 dB时,会影响人的听力;当声音超过70 dB时,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当声音超过50 dB时,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30~40 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故选C.?
答案:D 举一反三 1.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
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做单位. 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dB. 无规则运动分贝5070举一反三 2. 如图2-4-2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的噪声是62.7_________,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当附近有载重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
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B响度增大新知3 控制躁声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控制噪声是环保的一个方面,各国都在为此而努力.本节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因此要重点学好.??
我们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因此减弱噪声有以下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阻止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止它的传播;③在人耳处减弱——阻止它进入人耳. 【例3】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罩?
D.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解析: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例题精讲举一反三 1. 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 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 )??
A.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
B.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 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
D. 无法判断?
2. 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
B. 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 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BD课堂十分钟 5. (8分)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_________.悠扬的琴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妹妹,这琴声是_________( 填“乐音”或“噪声”).在学校走廊里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某种昆虫在飞行时,5 s内翅膀振动2 000次,人类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音调噪声声源能 6.(6分)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_减弱噪声;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KT2-4-1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单位是_____________.声源处响度分贝(dB) 1. (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2-J-1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振动
B. 静止不动?
C. 一直向右运动
D. 一直向左运动 章末总结A 7. (2015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如图2-J-2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回声 8.(2015河南)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2-J-3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_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响度声源 9. (2015铁岭)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汇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________( 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________ 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响度振动传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