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20.曹刿论战ɡuìbǐfúbiànfúfúzhéshìsuìyínɡmǐjiàn军队;攻打参与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养;个人专有回答丝织品;虚报实情为人所信服即使;明察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击鼓进军;音节助词,不译大败驱车追赶车轮轧出的痕迹就;追击、追赶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振作竭尽充满。文中指士气旺盛推测,估计倒下“徧”通“遍”,遍及,普遍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曹刿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齐军介词,凭借介词,把介词,按照、根据动词,听从动词,跟随动词,虚报名词,好处参与隔开,不连接鄙陋,目光短浅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案件监狱实情感情安全有“养”的意思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表示许可、可能可以凭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击(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4)夫战,勇气也。
?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着去。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没有了。8.作家作品。(4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________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_______________,且善于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编年体战争及复杂事件对话行动一、课内阅读
9.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
?
1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2分)政治上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2.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5分)爱国精神深谋远虑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正遇上一会儿击鼓进军于是,就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
?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将军士兵各自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像星一样布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6分)
16.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3分)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
赴之。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停止只18.翻译下列句子。(3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
?
19.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6分)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课件20张PPT。21.邹忌讽齐王纳谏yìkuīqǐnjiànjīcháobìzhāobànɡ长,文中指身高光艳美丽照镜子第二天不如,比不上第二天的确,实在宫里的嫔妃;侍从受蒙蔽,文中指因受蒙蔽而不明当面指责议论;公共场合使……听到不时,有时候;间或、偶然满一年“孰”通“熟”,仔细代词,谁通“熟”,仔细动词,偏爱名词,私情名词,早晨动词,朝见介词,对介词,比介词,在形容词,指品级高的动词,呈上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委婉劝说讥讽修理长,文中指身高左面和右面身边侍候的人,近臣偏爱自私指责(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土地方圆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第二天今天的下一天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动词,穿戴7.重点句子翻译。(15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
(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过失的,授上等奖赏。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来进言;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BA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C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12.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邹忌。因为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齐威王。因为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比这(样)穿戴不时,有时候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
?
(2)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争谏,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凤冠站在太宗旁。16.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欣赏谁的劝谏方式?请简述理由。(4分)共同点:运用启发、诱导委婉劝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 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批评,而是从另一方面盛赞皇帝:圣上圣明,臣子才忠贞,使皇帝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向皇上委婉进谏的方式比正面批评,更让人容易接受。(或:邹忌。有胆有识,明智,精细,以自身的事情,现身说法,巧妙设喻,暗示。委婉劝谏,使齐王猛醒,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18.《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有以下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中“释”的解释最为恰当的一项( )(5分)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A19.香居因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20.根据短文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课件19张PPT。22.愚公移山rènchénɡyūkòujī běnshuānɡchènsǒukuìwúcuòsè指面积苦于;阻塞曲折,绕远家;商量你们直赞同连……都……;削减之于于是;扛,挑;成年男子凿寡妇换牙交换;季节长叹思想;通穷尽停止背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高地;阻隔“反”通“返”,往返“惠”通“慧”,聪明“亡”通“无”,没有“厝”通“措”,放置副词,将近连词,况且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他的代词,代愚公连词,用来介词,凭语气助词,表陈述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黄河河流山之南,河之北太阳山之北,河之南阴天相当于“之于”各个,许多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曾经草木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形容词作名词,冬季名词作动词,面向着7.重点句子翻译。(10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
(2)且焉置土石?(愚公)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4)甚矣,汝之不惠!
?
?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你太不聪明了!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BA10.选文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4分)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愚公移山的具体行动(用原文回答),并说说愚公移山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4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具体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现实意义:愚公作为具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愚公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勇往直前,发奋图强。对……说想要凭到、及D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一个人树立了志向,会不如蜀地边境的这个和尚么!15.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A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处所依附,依靠知道,明白B示例: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或: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课件19张PPT。 23.《诗经》两首jū jiūyǎo tiǎohǎo qiúxìnɡwù mèizhǎnmàojiān jiāsù huíqīxījīchísìzhǐ配偶捞取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亲近茂盛的样子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弯曲动词,采摘,采收形容词,茂盛,众多形容词,弯曲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名词,施行“仁政”的君主名词,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助词,的代词,它代词,她捞取液体移动;流动高登,上升已经干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亲近“钟鼓”,名词作动词,敲钟击鼓;“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动词作形容词,艰险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6.重点句子翻译。(8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2)琴瑟友之。水中的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我弹着琴鼓着瑟和你交朋友。(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河畔的芦苇长得非常茂盛,寒夜里连露水都凝结为霜。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寻她的踪影,可道途艰险又漫长。7.作家作品。(10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________(公元前11世纪)到________(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_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风”,大部分是________,小部分是贵族作品,共160篇;“雅”大都是________,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共105篇;“颂”,都是贵族作品,用于宗庙祭祀,共40篇。《诗经》的精华是________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精神,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春秋中期305诗三百风雅颂民间歌谣贵族作品民歌一、课内阅读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3分)
?
?
?
9.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3分)引起后文(或:起兴)的作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4分)
?
?
11.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即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根据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萋萋”一词。(3分)
A.“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C.“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茂盛的样子。13.这首诗前两句属于《诗经》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
?
?
?
14.《蒹葭》一诗中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美感”,使得全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找出同样的例子吗?(5分)
?用的是“兴”这种手法,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 示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或: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5.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3分)
?
?
?
16.写出出自《诗经》的两个成语。(2分)兴。逃之夭夭、一日三秋、辗转反侧、信誓旦旦等。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7.下列字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相——xiàng,仔细看
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C.俟——同“矣”,句末语气语
D.遄——chuán,快C18.下列是这首诗题旨的一项是( )(5分)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19.对诗中所用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比喻、顶真、反问 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 D.顶真、反问CD课件8张PPT。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1.请你依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通,句式相同。(10分)
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健全的人格2.毕业前夕,班级要制作一期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栏目。
(1)【岁月如诗】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你认为下面哪句诗没有表达这一主题,不应入选本栏目( )(5分)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岁月留影】时光匆匆,岁月留痕。记录光阴流逝的或许是一本尘封的日记,或许是一片枯黄飘落的树叶,或许是一张历经沧桑的脸庞……请你从生活中选取一个镜头,并借助联想作简要描绘。(15分)B示例:秋风起,黄叶纷飞,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悠悠落地。遥想春日,满树绿叶的娇嫩,心中不觉一惊:光阴如此匆匆!3.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像欢快的溪流,奔向更为澎湃的江河。此刻,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师生情、同窗情,变得无比珍贵。请你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以下问题。(25分)
(1)同学们亲手绘制了一幅《桃李图》送给班主任张老师,作为送画代表,见到张老师后,你会说: 张老师您好!您辛苦了,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送您的《桃李图》,祝您永远快乐幸福,桃李满天下!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教育和恩情!(2)同学李晓风曾无意伤害过你,他送你一个上联向你道歉,请你对出下联和他握手言和吧!
上联:忆往昔,年少气盛,言行无忌伤同窗,对不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今朝,并肩携手,肝胆相照成弟兄,没关系。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是我们初中三年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它将是我们在初中阶段留下的最美好的回忆。请根据你们班级所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完成下列题目。
4.分手之际,你对班集体恋恋不舍,那么,让我们留下珍贵的记忆。班上组织成立编委会,编写班史,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吧!你们的班史纪念册里有哪些内容呢?(15分)示例:①班歌;②全班师生合影;③老师撰序或赠言;④领导题词;⑤全班同学留言;⑥班星小传;⑦三年来,班里在学校或其他地方获得的荣誉证书;⑧三年来,班里开展的大型活动记载(精彩回放)。5.“难忘今宵!”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策划、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的毕业晚会。毕业晚会的开场白你们是如何设计的?(150字左右)(20分)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当听到初夏第一声蝉鸣时,我们迎来了分别的时刻。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多少次,在晨曦中我们高声朗读;多少次,在灯光下,我们埋头苦学。我们风雨同舟,我们携手共进……现在,我们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今天,让我们以青春飞扬的心情共度最后一个美丽的夜晚吧!6.“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吧!那么,就请准备一本毕业纪念册,给你的同学送上你的照片和心语。请摘录你写给好朋友的赠言。(10分)示例:我们即将分离,请你不要忧伤,不要流泪。把笑容挂在脸上,把自信藏在心中,乘着梦的翅膀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或: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在心中!或:我们即将分别,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