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知识讲解
把握基本概念,突破解题误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对于给定的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温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误区一:物体的形状改变,其质量一定不变
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要判断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就要看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有没有变化。如“天杵磨成针”的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
误区二: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分析:我们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但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g/cm3,此时我们就应该从其他角度来鉴别,如气味,状态等。
误区三:物体的质量减小,其密度一定不变。
分析: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其质量减小时,体积也减小,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不变;而气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会使气体的质量在减小时气体分子仍可充满整个空间,即体积是不变的,如一罐氧气在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半,密度也减半。
掌握使用工具,明确实验要求
1.怎样调节天平
天平的调节分为称量前的调节和称量中的调节,调节的目的虽然都是使天平横梁平衡,但在操作上则有所不同。
(1)称量前的调节: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移动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当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时,说明天平已经平衡了。调节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即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指针向右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注意: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是不能移动的。
(2)称量过程中的调节:左盘放被测物体,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然后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根据情况调换;当最小的砝码放上去还嫌大时,应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注意,在此过程中平衡螺母是不能移动的。
2.量筒的使用
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读书时要注意两点:(
1)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2)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凸面顶部或凹面底部相平。
3.减小实验的误差
(1)测量固体的密度
在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采用排液法。当被测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时,被测物体将下沉,此时为了防止被测物体打破容器底,常用细线系好被测物体,使其慢慢浸没在水中。当被测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时,被测物体将漂浮,此时常用大头针将其压入水中,使其刚好完全浸入水中。
测量液体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测出烧杯和烧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得出液体的密度p=(m1-m2)/v.
研究方法
概念辨析法判断物体的质量
所谓概念辨析法,就是根据物理概念的特性来辨别,判断给出的问题的正误。例如:根据质量的概念来判断某些变化过程中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累计法求物体的质量
轻小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用天平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取多个同样的物体,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除以数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图像法
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在物理实验中,常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如在探究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就运用到图像法。
等效替代法
在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常用水的体积来代替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V水=m水/p水计算出来的,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你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