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吧,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将进酒》等。瀑 布 炉
烟 遥 川chuānpùbùlúyānyáo落照zhào 书写指导:上部左右宜紧凑,不宜写的过大,下部四点排列均匀。部首:灬组词:日照 照射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间长一些。音序:Z结构:上下 炉lú 书写指导:“火” 右边的撇略偏上,捺变点。部首:火组词:香炉 炉子音序:L结构:左右 造句:这个寺院里有好多香炉。烟yān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笔变点。部首:火组词:烟雾 烟雨造句:远处的山峰被烟雾笼罩着,模模糊糊的。音序:Y结构:左右 挂guà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分布均匀。部首:扌组词:悬挂 挂图造句:叔叔把一面红旗悬挂在大门口。音序:G结构:左右川chuān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舒展,中间的竖宜短在竖中线上。部首:丿组词:川流不息 冰川造句: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川流不息。音序:C结构:独体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2.《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挂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川:河流。遥看:从远处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九天:天空的最高处。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诗的前两句中“遥看”一词点出了观察的立足点,照应了题目。“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瀑布的形态。“三千尺”形容的是瀑布的高度,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方法,不是实指。
后两句从近处描述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瀑布雄奇壮观的气势描写得淋漓尽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阅读方法解密:夸张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效果:增强感染力,烘托气氛。
判断:是否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夸大或缩小。核心问题:《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了壮观的庐山瀑布。串珠问题:2. 《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望庐山瀑布遥看 挂前川生紫烟联想落九天三千尺雄伟壮丽《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
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
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谜语】
悬崖挂块大白布,千人万人捉不住,
好似千军万马吼,疑是银河飞下谷。
打自然物或自然现象 谜底( )?
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一、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穷尽(jìn jìnɡ) 瀑布 (bào pù)
烟火(yiān yān) 一层(cénɡ chénɡ)....√√√√二、读拼音,写词语。
rì zhào lóu cénɡ yān huǒ
shān chuān xiānɡ lú zhào mínɡ
日 照楼 层烟 火山 川香 炉照 明三、比一比,再组词。
楼( ) 炉( )
数( ) 庐( )
挂( ) 依( )
桂( ) 衣( )上楼数学炉火庐山挂着桂树依靠衣服四、填一填。
1.“照”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共______画,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和________都是火字旁的字,我还知道_____、
______、______也是火字旁。上下灬十三照明照亮烟炉灿烂烘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白日依山尽( )
A.太阳 B.白天
2.欲穷千里目( )
A.贫穷 B.尽,极
3.疑是银河落九天( )
A.疑问 B.好像
4.日照香炉生紫烟( )
A.被太阳照成紫色的云烟 B.紫色的烟ABBA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依山尽(jìn) 穷(qióng)尽 一层(céng)
B.瀑(pāo) 炉(lú)子 香烟(yān)
C.遥(yáo)看 挂(guà)画 前川(cuān).........A2.根据拼音写字词。
ɡāo lóu yī jìn tóu
cénɡ cénɡ rì zhào huǒ lú yān tóu
dà chuān
山 傍 水高 楼依尽 头层 层日 照火 炉烟 头大 川3.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依,共______笔,第六笔是______,部首是________。
层,共______笔,第六笔是______,结构是________。
照,共______笔,第五笔是______,部首是________。
挂,共______笔,第六笔是______,部首是________。8亻7ㄥ半包围13灬一扌94.比一比,再组词。
尽( ) 依( ) 层( )
尺( ) 衣( ) 云( )
炉( ) 烟( ) 挂( )
户( ) 因( ) 桂( )尽头尺子依依衣服一层白云火炉户口香烟因为高挂桂花5.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 )
①依傍 ②同意 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进来或进去 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①②③望庐山瀑布
紫 ,
遥看瀑布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 。日照香炉生烟挂前川九天1.把诗句补充完整。
2.“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是确切的数字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面提到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夸张。示例: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4.暑假的一天,明明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他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不由得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登鹳雀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想。
3.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和________。
4.“千里目”是指_________________。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黄眼界宽阔二、《望庐山瀑布》。
1.描写庐山瀑布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瀑布非常有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中的“三千尺”说明( )
A.瀑布刚好有三千尺。 B.瀑布很高,很有气势。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河流挂在山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三、古诗比较。
用“√”选一选。
题目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作者 ①王之涣 ②李白 ①王之涣 ②李白
朝代 ①唐 ②宋 ①唐 ②宋
修辞手法 ①对偶 ②夸张 ①对偶 ②夸张
表达情感 ①积极向上,进取 ①积极向上,进取
②热爱祖国河山 ②热爱祖国河山√√√√√√√√一、延伸小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地名)宋苏轼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庐山4.这首诗告诉我们(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复杂的事物,要多方面观察,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C二、百字练笔。
如果你去了庐山观察瀑布,会怎么写呢?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哇,好大的瀑布啊!远远望去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挂在山前。课件27张PPT。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重点)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
4.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难点)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楼 依 尽
欲 穷 层cénglóuyījìnyùqióng更尽楼lóu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短,“女”横长,托住上部。部首:木组词:城楼 钟楼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的设计风格。我会写音序:L结构:左右 依y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部首:亻组词:依着 依靠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音序:Y结构:左右 尽jìn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左下格。部首:尺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音序:J结构:上下 黄huáng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窄。
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部首:黄组词:黄河 金黄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音序:H结构:上中下层céng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第一横在横中线上。部首:尸组词:一层楼 上层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整一层楼。音序:C结构:半包围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依:靠着。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白日:傍晚的太阳。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
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穷:尽。欲:想要。更:再。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拓展:
你还会写出两句王之涣写的其他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核心问题:《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串珠问题: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登楼所见 黄河入海(想象)太阳落山(实景)登楼所思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登楼寄远
李九龄
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羌(qiāng)笛何须怨(yuàn)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谚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关系,避免不了嫌疑。这首诗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