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征、重要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1.教法
(1)教师设计课型,以探究性实验为先导,探究性质。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练习固所学知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1)实验探究、讨论、练习巩固。
(2)积极使用手、眼、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师生讨论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
:进入实验室,同学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与我们到什么地方闻到的气味类似?
生:医院。
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在工农业生产上和医药上经常使用。家庭使用的药皂中也可常添加它,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苯酚。
:
第二节
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苯酚的性质。
请同学们先按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特别提示:苯酚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万一不小心粘在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酒精洗涤。
一、实验探究
序号
主要操作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
实验1
观察苯酚的色、味、态,然后取少许苯酚放入试管中,滴加1-2
mL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放入热水中水浴加热,再观察现象。再让液体冷却,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
2
向上实验1中的液体取出约1/2量(剩余溶液留做第4.5.6步用)加入另一支试管里,诼滴滴加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至恰好澄清。(注意NaOH千万不能过量,以免后面的实验做不成功。)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
实验3
将实验2中的澄清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小心吹入CO2;一份加入少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
实验4
4.
取少量苯酚溶液加入试管,然后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
实验5
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在试管里滴入饱和溴水再加入约1-2
mL,然后滴入2-3滴苯酚稀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
实验6
苯酚和FeCl3溶液的反应:在试管里滴入几滴苯酚稀溶液,再加入约2-3
mL水,振荡,然后再逐滴滴人1-2滴FeCl3稀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后,请同学们整理好药品、和仪器。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请同学们看书自学。
二、读书思考题(投影打出)
1、醇与酚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苯酚有那些物理性质?
3、
苯酚在结构
4、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说明苯酚具有怎样的性质?
5、苯酚溶液分别与浓溴水及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
6、苯酚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结果、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讨论
请同学们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师:请同学们回忆苯酚的物理性质。
生:回答。
(一)、物理性质:见多媒体
(1)苯酚的浑浊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何现象
生: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2)根据上述现象及探究实验2请你对苯酚具有的性质进行分析
生:弱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弱。
(3)讨论: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
生:由于-OH受苯环的影响使得-OH容易发生电离,显示酸性。
:(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请学生板演)
师:苯酚与醇类物质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你认为苯酚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否相同?(多媒体)
生: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它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不完全相同的。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师:从实验2我们知道苯酚的水溶液具有酸性,那么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显酸性呢?(引导学生从结构上思考)
师:引导、启发
生:讨论、归纳,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氢原子容易电离,其水溶液呈酸性。
:1.苯酚与NaOH溶液的反应
请学生演示:
苯酚
+
碱——>盐
+
水
师:苯酚水溶液的酸性如何 你能够用上述实验事实来证明它酸性的强弱吗
生:
苯酚水溶液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还要弱,因为由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了苯酚——出现浑浊现象。
师:总结(1)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不变色。
(2)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浑浊出现。
请学生演示:
:2.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师: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现象如何?
生:生成白色沉淀。
讨论:苯和液溴与苯酚和浓溴水哪个反应更易发生?为什么?
: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演示
师: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原子团之间也不例外。
生:总结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三个氢原子变活泼而易被取代。
请学生演示:
:3.苯酚和FeCl3溶液的反应
师:现象如何?
生:无色变成紫色。
师:.苯酚和FeCl3溶液的反应非常灵敏,在实际应用中有何作用?
生: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巩固练习:见:
四、苯酚的用途:
作业:P55
2.3.4第一节
醇
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
—CH2—
—OH
学生书写
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
投影交流
观察、比较
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
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第一类—OH直接与烃基相连的:第二类—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学生听、看
明确概念
过渡、提问
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
投影、讲述
一、醇1、醇的分类一元醇
CH3OH
、CH3CH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二元醇
CH2
OH
CH2OH
乙二醇多元醇
CH2
OH
CHOH
CH2
OH
丙三醇
学生听、看、思考
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同学们不妨试试。
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画出沸点——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曲线图;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方法
讨论、交流;教师讲解
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掌握氢键的概念。
投影
2、醇的物理性质1)
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
思考与交流
教材P49“思考与交流:
运用必修2中所学化学知识,讨论、交流化学事故的处理方法。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回顾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学生回顾、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复习、巩固
讲解、提问
通过反应我们可以发现乙醇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官能团羟基(—OH)体现出来的。在乙醇中O—H键和C—O键都容易断裂。上述反应中断裂的是乙醇分子中的什么键?
学生回答:O—H键断裂时氢原子可以被取代。
引导学生从断成键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设问
如果C—O键断裂,发生的又会是何种反应类型呢?
学生思考,期待进行下面内容。
激发求知欲
学生实验
组装实验装置;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增强学生对乙醇的感性认识。
投影
3、消去反应CH3CH2OH
CH2=CH2↑+H2O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反应中断、成键的位置和特点。
使学生从反应的本质上来理解乙醇的消去反应特点。
讲解
断键:相邻碳原子上,一个断开C-0键,另一断开C-H键。
学生听、看并思考
自学
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成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阅读P51“资料卡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使学生认识到“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投影提问:
4、取代反应CH2CH3OH+HBrCH2CH3Br+H2O在这个反应中,乙醇分子是如何断键的?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断开C-0键。溴原子取代了羟基的位,属于取代反应。
从断成键的角度理解
学与问
乙醇在铜或银的催化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醇能不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呢?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
H2O
巩固复习
学生实验
我们把乙醇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有现象产生。
先向试管加入少量的重铬酸钾溶液,然后滴加少量乙醇,充分振荡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讲解
在酸性重铬酸钾作用下乙醇能够发生反应。因为重铬酸钾是氧化剂,所以乙醇被氧化。
乙醇
乙醛
乙酸
学生思考
从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上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课堂总结
在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乙醇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回顾
构建知识网络。
作业
教材P55,2
巩固知识
点评:
本设计是一节中规中矩的边讲边实验的新授课教学,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设计中也符合由结构到性质这一化学研究方法。
教师在设计中也把醇和酚的结构不同提到这来作了一个教学内容整合。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比较复杂,不建议把醇和酚的结构比较放在这进行。本设计应从醇和烷烃的不同对比引出醇的官能团。然后围绕—OH这一官能团,以断键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实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由乙醇再推广到其它醇类的性质及醇的分类等。
氧化
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