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是“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
他三十岁的时候,妻子就过世了,多年以后,写下这样的句子来纪念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亲弟弟
也是唐宋八大家 。
人物竞猜:他是谁?
苏 轼
抢答竞赛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一起、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走进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1083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况,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小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
改一改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为什么?
疑?
“哪一夜没有月光 ”下雨的晚上有么?“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好象我们这个校园里就没有竹子啊。这句话是不是有点逻辑问题?它是一个病句吗?
原句=哪里没有美?只是缺少闲人罢了。
闲人?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他是闲人?
资料链接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苏轼
解读——要欣赏山水,就是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司马迁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往往利欲熏心,心被钱塞住了,心盲了,致使有眼无珠看不到美景。苏轼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闲”啊。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教师寄语:
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把这句话放在人生的路标上,让我们都像苏轼一样拥有诗性智慧,有一个诗意人生。
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