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妥当(tuǒ) 头衔(xián) 勋章(xūn) 掺和(cān)
B.称职(chèn)
女娲(wā)
抟土(tuán)
星宿(xiù)
C.庇护(pì)
澄澈(chéng)
爵士(jué)
陛下(bì)
D.聘请(pìn)
呈报(chén)
赏赐(cì)
缥缈(piā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莽莽榛榛 怅然若失
媚开眼笑 威风凛凛 小心翼翼 迫不急待
油然而生 兴高彩烈 齐人忧天 钦差大臣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能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能否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是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
5.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B.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C.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6.比较寓言和童话,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两者都是以写实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
B.两者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
C.童话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寓言一般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只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把道理显示出来。
D.在篇幅上,童话往往要长于寓言。
7.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罗马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B.《女娲造人》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8.名著阅读。(3分)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______,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9.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1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但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趣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2 “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材料3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材料1中画面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1,概括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2分)
(3)材料1中的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2分)
(4)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4分)
三、阅读探究(36分)
(一)(9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1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二)(13分)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外地人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③“在格劳克城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个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在夜间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妻子的墓。他们还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个新娶了年轻太太的商人比尔,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医生交谈,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比尔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钱。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外地人提供了一大笔钱。“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个城市。“试验”成功了。
13.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外地人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试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5.本文的题目“成功的试验”有何深刻含义?(3分)
16.本文与《皇帝的新装》一文有何相似之处?(4分)
(三)(14分)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着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也浑身痒痒。
一天,一个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下了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选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变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18.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9.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分)
20.小说结尾写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四、作文(30分)
21.根据下面材料,展开想象,自拟题目,将所给材料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他去找了发明家等人,发明家没等他说完话就说要给他装一对翅膀,裁缝没等他说完话就要给他一条围巾,帽子店、蜂蜜店、装饰店,所有的地方听说他有一个小麻烦都给了他一些东西,可是大熊要的不是这些。直到大熊遇到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倾听了大熊的话,大熊立刻觉得心情好多了。
答案:
一、1.B 点拨:A项中“怫”应读“fú”;C项中“傀”应读“guī”;D项中“殂”应读“cú”。
2.B 点拨:A项中担——箪;C项中惯——贯;D项中辉——晖。
3.C 点拨:A项中两个“将”的意思分别为:将领/率领;B项中两个“行”的意思分别为:队伍、行列/品德;D项中两个“然”的意思分别为:然而/正确,对;C项中两个“数”都是“屡次”的意思。
4.C 点拨:C项,“错”通“措”,意思是“置,安放”。
5.C 点拨:例句与C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用网捕”“用箪盛,用壶装”;A句中的加点词是名词作状语,“用朱砂”;B句中的加点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看不起”;D句中的加点词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6.B 点拨:“休”的古义是“吉祥”。
7.A 点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在《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的诗句。
8.(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5)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6)史记 司马迁
(7)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二、9.(1)A D 点拨:B项由“黄梅”“雨”可看出其季节为夏季,C项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色,E项描述的是秋季的景色。
(2)示例:选D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随 示例: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平缓的特点。
点拨:任选一字,言之有理即可。
三、10.(1)D
(2)示例:① 赵云(赵子龙) 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突出重围。 ②杨志 杨志卖刀 杨志打死牛二,到官府自首,被发配充军。
四、(一)11.(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表达了词人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和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二)12.D 点拨:A.遗留;给予。B.譬喻;明白。C.疏远;长远。D.全,都;全,都。
13.(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事关生死存亡的时刻。 点拨:此句子有两个要点,一是判断句式,二是“秋”的翻译。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点拨:本题运用
,抓关键词翻译句子法),“隆”“计日而待”翻译要准确。
14.亲贤臣,远小人。 因为只有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点拨:此题考查三条建议的逻辑关系。由总结历史教训,再联系原文反复推荐贤臣,要刘禅信赖贤臣可以看出“亲贤臣,远小人”最重要,它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重要保证。
15.诸葛亮:直言进谏。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
【乙】参考译文:
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在泰山祭祀天地,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了,此人应该瘦得仅剩下皮和骨头,就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每天走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的战乱,不止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三)16.B
17.A
18.(1)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行严重,无以复加!
19.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①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③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苏武的精神品质:①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②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表现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守节不移的品质。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一向交情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在哪里表现呢?况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时常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又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子卿,你听一听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你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行严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
五、20.思路点拨: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如何面对“错误”。可以写成记叙文。如叙写一个“知错能改”的故事,可拟题为“心灵,因错误而更加美丽”;或叙写自己“痛心疾首”的一次犯错经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自己一直以来的扪心自责、一直以来为走出它的阴影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可拟题为“心底的烙印”;或叙写别人怎样对待“我”的错误,使“我”猛然醒悟,深受教益;或叙写“我”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致使错上加错……
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主体部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证:(1)错误在所难免;(2)错误并不可怕;(3)错误可以纠正;(4)错误有时还是取得成功的必要环节。当然,各个部分都需要选用适当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予以证明。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