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
(xiàng)
彷徨(páng)
撑着(zhǎng)
凄清(qī)
B.彳亍(chìchù)
凄婉(wǎn)
迷茫(méng)
颓圮(pǐ)
C.寂寥(liáo)
哀怨(āi)
蝈蝈(guō)
惆怅(chàng)
D.悠长(yōu)
不曾(céng)
河畔(pàn)
沉淀(d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彷徨
河畔
箫瑟
碧波荡漾
B.竹篙
凄惋
繁衍
蔚然成风
C.惆怅
哀怨
追溯
夜斓人静
D.浮藻
寥廓
遒劲
彳亍独行
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
。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
,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对《雨巷》一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要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个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9.名句默写
(1)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4)在《再别康桥》中,描写作者轻轻离开,与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巷》一诗中,诗人独自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
,
”。
1.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用词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2.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抗日战争中,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漂泊了几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B.学生上课一定要着装整洁,否则,一个个蓬头垢面,成什么体统?
C.为了替祖国寻找地下宝藏,我们勘探队走遍了天涯海角。
D.当这老人凝视脚下磨掉了毛的地毯时,一只脱了毛的狗正在厨房污水槽下嚼食粗茶淡饭。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28年11月6日,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在轮船上写成《再别康桥》。
B.几经周折,电台的周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
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被歧视。
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苔翠盈铺雨后盆
②倩影三更月有痕
③玉是精神难比洁
④多情伴我咏黄昏
⑤斜阳寒草带重门
⑥莫谓缟仙能羽化
⑦芳心一点娇无力
⑧雪为肌骨易销魂
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
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
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6.请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第十四届南京文化艺术节从10月19日开幕至今,即将进入尾声。昨天上午,专门为闭幕式准备的《美丽金陵梦——综艺晚会》在南京市歌舞剧院进行了首次联合排演。江南时报记者对这次排演进行了探班。
在排演现场,21位身穿旗袍的江南水乡女子,撑着粉色的油纸伞,在充满丝竹之韵的乐曲声中,漫步而来,让整个排演大厅立刻鲜亮生动起来。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的画面一下出现在记者眼前,让人想起诗人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中,一群纯情得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用轻柔、淡雅、舒缓、清丽而又纯净的舞姿,为观众们现场呈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诗性世界,同时也彰显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与浪漫。
1.【2017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
凋凌
B.集结
昼夜兼程
C.版图
稚嫩
D.嫣然
抱憾退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
系
扩展
B.笼罩
停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D.笼罩
系
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3.【2015年高考福建卷】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
①
写出浓浓春意,
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
③
,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
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
②
③
④
⑤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
(xiàng)
彷徨(páng)
撑着(zhǎng)
凄清(qī)
B.彳亍(chìchù)
凄婉(wǎn)
迷茫(méng)
颓圮(pǐ)
C.寂寥(liáo)
哀怨(āi)
蝈蝈(guō)
惆怅(chàng)
D.悠长(yōu)
不曾(céng)
河畔(pàn)
沉淀(dìng)
【答案】C
【解析】A项,撑着chēng;B项,迷茫máng;D项,沉淀d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彷徨
河畔
箫瑟
碧波荡漾
B.竹篙
凄惋
繁衍
蔚然成风
C.惆怅
哀怨
追溯
夜斓人静
D.浮藻
寥廓
遒劲
彳亍独行
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
。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
,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从语言的连贯以及对称性方面作答,还应考虑语句的并列性,结构的一致性。
4.下列对《雨巷》一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网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诗句的停顿没有规律。
【答案】D
【解析】诗句的停顿有规律。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答案】A
【解析】A项,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不合语境。C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境。D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错用对象。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要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答案】C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个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答案】A
【解析】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都以“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然后根据代词的提示,分析局部。
9.名句默写
(1)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4)在《再别康桥》中,描写作者轻轻离开,与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巷》一诗中,诗人独自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
,
”。
【答案】(1)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2)我甘心做一条水草(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5)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用词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答案】A
【解析】“品味”,仔细体会,玩味,一般作动词。“品位”,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一般作名词。“灌注”,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推测,猜测。
2.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抗日战争中,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漂泊了几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B.学生上课一定要着装整洁,否则,一个个蓬头垢面,成什么体统?
C.为了替祖国寻找地下宝藏,我们勘探队走遍了天涯海角。
D.当这老人凝视脚下磨掉了毛的地毯时,一只脱了毛的狗正在厨房污水槽下嚼食粗茶淡饭。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28年11月6日,他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在轮船上写成《再别康桥》。
B.几经周折,电台的周志才帮助出租车司机查找到了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第一热电厂的一名会计丢的。
C.艾青五岁时被领回自己家,但是在家里依然被歧视。
D.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有深有浅,文艺修养和鉴赏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的读者可能会把《老马》一诗看成“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答案】B
【解析】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丢的”或“的失主”。
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苔翠盈铺雨后盆
②倩影三更月有痕
③玉是精神难比洁
④多情伴我咏黄昏
⑤斜阳寒草带重门
⑥莫谓缟仙能羽化
⑦芳心一点娇无力
⑧雪为肌骨易销魂
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
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原诗共五韵,即首句入韵,则在不押韵的③⑥⑦三句中,必须处于诗的三、五、七句的位置才对。而在这不押韵的三句中,③⑥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⑦句必是第五句。
5.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6.请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第十四届南京文化艺术节从10月19日开幕至今,即将进入尾声。昨天上午,专门为闭幕式准备的《美丽金陵梦——综艺晚会》在南京市歌舞剧院进行了首次联合排演。江南时报记者对这次排演进行了探班。
在排演现场,21位身穿旗袍的江南水乡女子,撑着粉色的油纸伞,在充满丝竹之韵的乐曲声中,漫步而来,让整个排演大厅立刻鲜亮生动起来。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的画面一下出现在记者眼前,让人想起诗人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中,一群纯情得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用轻柔、淡雅、舒缓、清丽而又纯净的舞姿,为观众们现场呈现了一个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诗性世界,同时也彰显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与浪漫。
1.【2017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
凋凌
B.集结
昼夜兼程
C.版图
稚嫩
D.嫣然
抱憾退出
【答案】A
【解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和2016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与2016年不同的是,2017年去掉了字音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正确的一项是”变为“有错……的一项是”,难度有所降低。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字形设误点“凌”与“零”是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
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
系
扩展
B.笼罩
停
扩展
C.席卷
停
扩充
D.笼罩
系
扩充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2015年和2016年山东卷题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皆为动词,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既要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搭配对象,此句的主语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所以此处只能选“席卷”;第二个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时需要考虑语境,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在雷州半岛上”,似乎用“系”用“停”皆可,但若选“停”,则“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应为一体,不够准确,而用“系”则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更为生动形象。“扩充”与“扩展”词义侧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故选C。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答案】C
【解析】第一个空的上文说的是春天刚刚来到的景象,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东风好作阳和使”,“东风”也就是春风,同样表明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万柄莲香一枕山”写的是盛夏景象,所以应选用“逢草逢花报发生”。第二个空所给出的诗句上句是“桃花嫣然出篱笑”,“笑”写出了桃花刚要绽开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样子,陈述对象是“桃花”,用“似开未开最有情”恰当。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新题型,将对诗句的理解渗透到文段阅读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中,重点突出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能力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语境要求,同时分析所给诗句的含义,从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等几个角度去思考就可以。第一个空可根据内容前后的照应性,选出写春天的诗句,第二个空则可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选出答案。“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春郊》,意思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使者,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万柄莲香一枕山”出自宋代韩琦的《北塘避暑》,写的是盛夏时节,莲花盛开的景象。“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出自宋代诗人汪藻的《春日》,写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只恨春归我未归”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写的是春末景象,表达的是思归之情。另外,如果考生备考中对所考查到的诗句有所积累,则此题就完全变成了诗句填空题,难度也就大大降低。这也提醒考生要加强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积累。
3.【2015年高考福建卷】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
①
写出浓浓春意,
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
③
,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
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
(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