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2、结合社会环境,把握人物命运所揭示的主旨;
3、学习用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读题目,这个名字首先让你想到的是关于哪一类人的文章?
2、再读文章,看看这个人物在鲁迅的笔下与你所想的有什么不同?
3、你能感知鲁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吗?
4、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5、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选自他的《呐喊
》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阔绰(chuò)
羼(chán)水
笔砚(yàn)
颓唐(tuí)
多乎哉(zāi)
蒲包(pú)
解释下列词语。
荐头: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声气:文中指态度。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精神萎靡。
(二)文本理解
1、整体把握
(1)小说从开端到结局,写了孔乙己哪几件事情,简要概述。
①读过书,但终于同有进学(大半生考功名)。②替人家抄抄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④常去咸亨酒店喝酒,被人嘲笑。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⑥教小伙计识字。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2、文意理解
(1)浏览课文勾划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
肖像描写
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的经济状况,懒得出奇的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2)语言神态描写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半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唯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不要取笑!”“跌断,跌,跌……”明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以“跌断”来遮掩,他遭遇悲惨,但仍死要面子,至死不悟。(3)动作描写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拓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③“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说明他虽然境遇悲惨,已近末路,但仍然好喝。④孔乙己教“我”识字,表现了他的热心善良。
(2)说一说孔乙己这个人物性格,在书中勾画批注。
归纳总结:孔乙己是一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饱受凌辱、迂腐可笑而又诚实善良的没落的读书人。
(3)总结归纳,说说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物,并谈谈其性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其性格是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
自主(合作)探究
1、文章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呢?请结合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大约”与“的确”在这里并不矛盾。“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
2、孔乙己在人们的哄笑中出场,也在人们的哄笑中死去,他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怎样的主题思想呢,请归纳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拓展延伸
对一位同学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写出其性格特征。
六、自主反思6蒲柳人家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2、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3、品味形象生动、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读题目,这个题目首先让你联想到的这是怎样的一类文章?
2、精读课文,你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与你所想有什么差别?
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
《蒲柳人家》是我国 当代 (时代)作家 刘绍棠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普通贫苦人家 。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擀(gǎn )
嘬( zuō
)
剜( wān
)
檎( qín
)
荣膺(yīng
)腌臜( ā
zā
)
捯气( dáo
)
隐匿( nì
)
呼哨( hū
shāo
)断壁残垣( yuán
)
如坐针毡( zhān
)
影影绰绰( chuò
)
解释下列词语。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文本理解
1、整体把握
(1)自由阅读,然后依据情节变化给课文拟几个小标题。(或概述故事)
第一节:何满子被栓葡萄架
一丈青迷信绣肚兜
一丈青大闹运河滩
一丈青妙手救病人
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大学问威震古北口
大学问仗义古热肠
大学问请师教孙子
大学问怒栓何满子
(2)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A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外貌)
B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动作
)
C“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语言
)
D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心理)
2、文意理解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当看到几个纤夫……。
自主(合作)探究
1、试从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上感受人物鲜明的个性,归纳概括人物形象。
何满子:活泼稚气,聪慧灵秀,伶俐可爱,疼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溺爱孙儿,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为人豁达,侠肝义胆,能说会道,好说大话,爱戴高帽。
2、说一说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形象生动,充满乡土气息。
拓展延伸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的语言特点。
六、自主反思8热爱生命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学习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
通过欣赏小说精彩的情节,感悟人生,学习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抗争精神。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由题目《热爱生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觉得哪些行为是对生命的热爱?
2、精读课文,从文中主人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它对现在的你有什么积极意义?
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杰克伦敦。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骸骨(hái)
鲦鱼(tiáo )
窒息(zhì)
巉岩(chán
)
踉跄(liàng
qiàng)
辗转(zhǎn
zhuǎn )
吹毛求疵(cī)
解释下列词语。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丶弯弯曲曲地延伸。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二)文本理解
1、整体把握
(1)根据故事情节理出文章结构,复述梗概。
第一部分:叙述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凭借意志力艰难前行,仅靠吮吸被狼吃剩的碎骨维持生命。(开端)
第二部分:主人公在似真似幻之中发现一头病狼尾随着他,开始了漫长的人与狼的对峙。(发展)
第三部分:主人公与狼进行了殊死搏斗,取得了胜利,战胜了可怕的命运,(高潮结局)
(2)说说小说中哪一情节打动了你?为什么?(注意理解以下问题)
A“不错,是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
人之为人的价值。对抛弃他的同伴,没有怨恨;对同伴的惨死,没有幸灾乐祸,他只是冷笑着继续朝前爬去。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到了生命垂危、令人绝望的关键时刻,他仍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
B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的荒原上遇到了许多生死考验,最终是什么支持他超越极限、战胜病狼顽强的生存下来?
因为他有坚韧顽强的求生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毅力。
2、文意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
读课文,找出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作用。
3、5、8段心理描写说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不同环境和困难作斗争的时候越发凸显出来。这种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的反映了人物内心会有的某些脆弱成分。
拓展延伸
1、讲述一个你知道的求生故事。(5·12汶川大地震……)
2、请联系课文谈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六、自主反思7变色龙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2、学习小说通过精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3、学习本文运用夸张进行讽刺的艺术;
4认识变色龙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意义。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你听说过变色龙吗?这个题目首先让你联想到的这是怎样的一类文章?
2、精读课文,你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与你所想有什么差别?
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填空。
《变色龙》是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醋栗(cù
lì)
逮住(dǎi)
颠(diān)
赫留金(hè)
魁梧(kuí)
戳(chuō)
下贱胚子(pēi)
裹紧(guǒ)
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文中指生意萧条。也说没精打采。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魁梧:身体强壮高达。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二)文本理解
1、整体把握
(1)根据故事情节理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警官遇到狗咬人的案件。(开端)
第二部分:处理案件的过程。(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带走,受伤者遭恐吓。(结局)
(2) 契河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是什么( B )
A.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脱下大衣,一会又穿上大衣。
B 讽刺沙皇制度下,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性格。
C.讽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怕狗的主人,一会儿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变性格。
D.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态度。
(3)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A.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 肖像 动作 )
B.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肖像 动作 )
C.“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语言 )
D.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 神态 )
2、文意理解
(1)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大家,他在小说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动作、神态也很生动传神。请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对百姓: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将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谄媚讨好。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狡诈蛮横动作神态。穿脱大衣,掩饰尴尬,为态度转变做铺垫;咳嗽、拧眉头,表现他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性格特征:专横的警察,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2)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态度有几次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
五次变化;不知狗主人(野畜生、疯狗);好像是将军家的(小);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下贱胚子);巡警说是将军家的(名贵、娇贵);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野狗);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小狗,不赖伶俐)。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
自主(合作)探究
1、本文充满了强烈的讽刺色彩,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引人深深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夸张,变化之大,跨度之大。对比,他面对狗主人的身份变化,不停改变着自己的态度。
2、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
因为他这一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合具体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①表现了人们聚集之快和人们以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态。
②“我早晚要收拾你!”
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
②这一动作,既表现了他耍威风,也看出他仍心有余悸。
③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③颜色指显示给别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表现了警官装腔作势的神态。
拓展延伸
1、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发挥想象把后来发生的事写出来。
2、阅读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如《万卡》《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
六、自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