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学案
设计 王军
教师寄语:“在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与寻找,既给这些诗篇蒙上一片迷悯与感伤的情调,又浸透着不甘湮没与泯灭的内在力的冲击与奔突”(谢冕语)21教育网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
江河(1949—),是我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原名江友泽,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工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运动的主将。《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它作为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火把,发出对光明的呼唤。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21cnjy.com
朦胧诗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海子、于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的重要特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 凝望 安慰
朦胧 静谧 憧憬
2、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 ,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 ,而是 。 2-1-c-n-j-y
二、理解探究
1. 细细品味,诗人反复咏叹星星,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歌用 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 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
纪教育
三、合作释疑网
1.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www.21-cn-jy.com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3.这首抒情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②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③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以上十二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它们属于________句式,各引出的是________修辞法。
2.以上三节诗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请具体概括各节诗所抒发的美好意象世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朗诵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请用“/”给下列诗句按意义划分节奏。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4.诗中画横线一句里的“运”改换为“用”,好不好?请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5.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均是运用幻觉来构筑诗篇,但彼此之间有细微的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寂寞:
2. 阅读诗歌《生命》,完成1~5题。
生命
他准备走向地球
母亲将他描描绘绘为一张详细的地图
去吧,不要迷路
父亲将他削削剪剪为一只锐利的剑
去吧,寻找目标
他终于来到地球上
脚学习植物而生根,定居
手学习动物而奔路,工作
太阳在他的
皮肤里,散发血汗
月亮在他的
眼睛里,阴晴圆缺
他离开了地球
隐隐约约,他,一声啼叫
就使万物回到黎明
若有若无,他,一个影子
就让名人塑为雕像
1.内容是诗歌的生命。这首诗中的生命的诞生过程在诗中是如何用诗句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生动而意蕴丰富的。阅读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字或词加以品析,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请你分别写出下列两句诗的含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母亲将他描描绘绘为一张详细的地图: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将他削削剪剪为一只锐利的剑:____________
3.人生历程中的“阴晴圆缺”在诗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诗还要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请你将“黎明”一词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诗更离不开想像,你对“生命”有怎样的体验?说几句实实在在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