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二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卷)
1.【2015海南卷】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www-2-1-cnjy-com2·1·c·n·j·y
A.NO2 B.SO2 C.SO3 D.CO2
2.【2016海南卷】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32 )B.c(Mg2+) C.c(H+) D.Ksp(MgCO3)
3.【2015广东卷】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4.【2015海南卷】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来源:21cnj*y.co*m】21*cnjy*com
A.K2SO4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21*cnjy*com
5.【2015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6.【2015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
7.【2015安徽卷】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来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 +c(H+) =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 =c(NH4+) +c(Na+)
8.【2015新课标Ⅰ卷】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增大
9.【2015浙江卷】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pH=9.0时,c(NH4+)>c(HCO)>c(NH2COOˉ)>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
C.随着CO2的通入,不断增大
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
10.【2015四川卷】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来21教育网
A.<1.0×10-7mol/L
B.c(Na+)= c(HCO3-)+ c(CO32-)+ c(H2CO3)
C.c(H+)+c(NH4+)= c(OH-)+ c(HCO3-)+2 c(CO32-)
D.c(Cl-)> c(NH4+)> c(HCO3-)> c(CO32-)
11.【2015天津卷】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 1 mol·L-1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O42-)
B 0.05molCaO 溶液中 增大
C 50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12.【2015海南卷】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13.【2015江苏卷】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32-)
B.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NH4+)>c(SO32-)
C.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32-)+c(HSO3-)+c(H2SO3)]
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
14.【2016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
A.向0.1mol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15.【2015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
16.【2016新课标Ⅰ卷】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氨水中滴入0.10 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来21教育网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7.【2016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来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
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18.【2016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 mol/L 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 mol/L 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19.【2017新课标Ⅲ卷】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来21·cn·jy·com
A.的数量级为
B.除反应为Cu+Cu2++2=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效果越好
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20.【2017新课标Ⅱ卷】改变0.1二元弱酸溶液的pH,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
A.pH=1.2时,
B.
C.pH=2.7时,
D.pH=4.2时,
21.【2017江苏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
A.反应N2 (g) +3H2 (g) 2NH3 (g)的ΔH < 0,ΔS >0
B.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C.常温下,K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 )≤5.6×10-4 mol·L-1
D.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 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22.【2017新课标Ⅰ卷】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21cnjy.com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23.【2016江苏卷】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 c(HC2O4–)+ c(C2O42–)=0.100 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来21·世纪*教育网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
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
C.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O4–)
D.pH=7的溶液中:c(Na+)>2c(C2O42–)
24.【2016天津卷】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版权所有:21
25.【2016北京卷】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2-1-c-n-j-y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来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26.【2016四川卷】向1 L含0.01 mol NaAlO2和0.02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 mol选项 n(CO2)/mol 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A 0 c(Na+)>c(AlO2-)+c(OH-)
B 0.01 c(Na+)>c(AlO2-)> c(OH-)>c(CO32-)
C 0.015 c(Na+)> c(HCO3-)>c(CO32-)> c(OH-)
D 0.03 c(Na+)> c(HCO3-)> c(OH-)>c(H+)
27.【2016浙江卷】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 ℃时,HA的Ka=6.25×10–5,H2CO3的Ka1=4.17×10–7,Ka2=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来www.21-cn-jy.com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
C.当pH为5.0时,饮料中=0.16
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O3-)+c(CO32-)+c(OH–)–c(HA)
28.【2017江苏卷14】常温下,Ka(HCOOH)=1.77×10 4,Ka(CH3COOH)=1.75×10 5,Kb(NH3·H2O) =1.76×1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www-2-1-cnjy-com
A.浓度均为0.1 mol·L 1的 HCOONa和NH4Cl 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出处:21教育名师】
C.0.2 mol·L 1 HCOOH与0.1 mol·L 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O ) + c(OH ) = c(HCOOH) + c(H+)
D.0.2 mol·L 1 CH3COONa 与 0.1 mol·L 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c(CH3COO ) > c(Cl ) > c(CH3COOH) > c(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二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1.【2015海南卷】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www-2-1-cnjy-com
A.NO2 B.SO2 C.SO3 D.CO2
【答案】C
【解析】
A、N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二者恰好反应得到是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该溶液中含有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
B、S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2+NaOH=NaHS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SO3-电离大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
C、SO3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3+NaOH=NaHSO4,该盐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电离是溶液显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酸性比NaHSO3强;
D、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CO3-电离小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减性。故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NaHSO4,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选C。
2.【2016海南卷】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32 )B.c(Mg2+) C.c(H+) D.Ksp(MgCO3)
【答案】A
【解析】 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Mg2+(aq)+CO32 (aq),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与CO32 促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中c(CO32 )减小,c(Mg2+)及c(H+)增大,Ksp(MgCO3)只与温度有关,不变。故选A。
3.【2015广东卷】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A.升高温度,c(H+)和c(OH-)都增大, c向b的变化则是c(H+)增大、c(OH-)减小,故错误;
B.由b点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Kw=1.0×10-14,故错误;
C.加入FeCl3,因Fe3+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呈酸性,故c(H+)增大,c(OH-)减小,可能引起水的电离
平衡由b向a的移动变化,选项C正确;
D.稀释,平衡移动点都在a、b、c点所在的曲线上,d是非平衡点,改变温度才有可能,故该温度下,c不可能向d变化,选项D错误。2-1-c-n-j-y
4.【2015海南卷】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来源:21cnj*y.co*m】
A.K2SO4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
【答案】A、B
【解析】Zn与稀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若加入物质是反应速率降低,则c(H+)减小。但是不影响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说明最终电离产生的n(H+)不变。
K2SO4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溶液中的水对盐酸起稀释作用,使c(H+)减小,但没有消耗H+,因此n(H+)不变,符合题意,正确;
B、CH3COONa与HCl发生反应:CH3COONa+HCl=CH3COOH+NaCl,使溶液中c(H+)减小,反应速率降低,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反应:2CH3COOH+Zn= (CH3COO)2Zn+ H2↑,因此最终不会影响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正确;
C、加入CuSO4溶液会与Zn发生置换反应:CuSO4+Zn=Cu+ZnSO4,产生的Cu与Zn和盐酸构成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与题意不符合,错误;
D、若加入Na2CO3溶液,会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2+H2O+CO2↑,使溶液中溶液中的c(H+)减小,但由于逸出了CO2气体,因此使n(H+)也减小,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不符合题意,错误。
5.【2015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1 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答案】C
【解析】
稀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CH3COO﹣+H+,加入醋酸钠,溶液中CH3COO﹣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故A错误; 21*cnjy*com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为NH4NO3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故溶液pH<7,故B错误;
C.硫化氢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故C正确;
D.均存在溶解平衡,溶液中Ag+浓度相同,AgCl与AgI的溶度积不同,所得溶液中c(Cl﹣)≠c(I﹣),故D错误。
6.【2015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
【答案】D
【解析】
a点NaOH与HA物质的量相等,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反应后溶液的pH为8.7,呈
碱性,说明HA为弱酸,NaA发生水解反应,则c(Na+)>c(A-)>c(HA)>c(H+),错误;
B、a点NaA发生水解反应,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b点,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 )+c(A-),则pH=7时,c(H+)=c(OH ),带入电荷守恒表达式可得:c(Na+)= c(A-),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b点HA过量,因为b点溶液pH=4.7,则溶液呈酸性,故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所以c(A-)>c(HA),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7.【2015安徽卷】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来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 +c(H+) =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 =c(NH4+) +c(Na+)
【答案】B
【解析】
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比例未知,故无法判断c(Na+)= c(NH3·H2O),故A错误;
B、加入10mL盐酸时,c(Cl-)=c(Na+),又根据电荷守恒得到:c(NH4+) +c(H+) + c(Na+)=
c(OH-)+c(Cl-),所以c(NH4+) +c(H+) = c(OH-),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得到:c(NH4+) +c(H+) + c(Na+)= c(OH-)+c(Cl-),pH=7时,即c(H+) =
c(OH-),所以c(NH4+) + c(Na+)= c(Cl-),c(Cl-) >c(Na+),故C错误;
D、加入20mL盐酸时, c(Cl-)=2 c(Na+),由于铵根离子的水解,c(NH4+) ﹤c(Na+),所以
c(Cl-)>c(NH4+) +c(Na+),故D错误,此题选B。
8.【2015新课标Ⅰ卷】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增大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0.1mol/L MOH溶液的pH=13,说明MOH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而ROH溶液的pH<13,说明ROH为弱电解质,所以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正确;www.21-cn-jy.com
B、ROH为弱碱,溶液越稀越易电离,所以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正确;
C、两溶液无限稀释下去,最终的pH均为7,所以它们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正确;
D、当=2时,MOH溶液的pH=11,ROH溶液的pH=10,MOH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对c(M+)无影响;而R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电离正向移动,则c(R+)浓度增大。综上所述,升高温度时比值减小,错误。
9.【2015浙江卷】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pH=9.0时,c(NH4+)>c(HCO)>c(NH2COOˉ)>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
C.随着CO2的通入,不断增大
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
【答案】C
【解析】
A.由题给的图中,在横坐标上选定pH=9.0,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与各条曲线相交,在与各相交点对应的纵坐标上就可观察得到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可得出:c(NH)>c(HCO)>c(NH2COOˉ)>c(CO32-),A正确。
B.根据电苻守恒,可得到不同pH的溶液中均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c(NH2COOˉ)+c(OHˉ),B 正确。
C.在氨-水体系中,存在着: NH3+ H2O NH3·H2O NH + OHˉ,。
因为,Kb只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随浓度变化而改变,所以随着CO2的通入,c(NH4+ ) 逐渐增大,而Kb不变,逐渐减小。故C错误
D.由图中NH2COOˉ 的变化曲线可知,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
中间产物生成,D正确。
10.【2015四川卷】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来21教育网
A.<1.0×10-7mol/L
B.c(Na+)= c(HCO3-)+ c(CO32-)+ c(H2CO3)
C.c(H+)+c(NH4+)= c(OH-)+ c(HCO3-)+2 c(CO32-)
D.c(Cl-)> c(NH4+)> c(HCO3-)> c(CO32-)
【答案】C
【解析】
A、=c(OH-),pH<7时,c(OH-) 1.0×10-7mol/L ,A正确;
B、c(Na+)= c(HCO3-)+ c(CO32-)+ c(H2CO3)是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B正确;
C、电荷守恒,应为c(H+)+c(NH4+)= c(OH-)+ c(HCO3-)+2 c(CO32-)+ c(Cl-),C错误;
D、c(Cl-)不变,NH4+水解,则c(Cl-)> c(NH4+),HCO3-部分结晶析出,则c(NH4+)> c(HCO3-),CO32-是HCO3-电离产生的,电离很微弱,则c(HCO3-)> c(CO32-),D正确。
选C。
11.【2015天津卷】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来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 1 mol·L-1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O42-)
B 0.05molCaO 溶液中 增大
C 50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答案】B
【解析】 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溶液中存在CO32—+H2O HCO3—+OH—溶液呈碱性;【版权所有:21教育】
A.加入50mL 1 mol·L-1H2SO4,H2SO4与Na2CO3恰好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溶质为Na2SO4,故根据物料守恒反应结束后c(Na+)=2c(SO42-),故A项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0.05molCaO,则CaO+ H2O=Ca(OH)2,则c(OH—)增大,且Ca2++CO32—=CaCO3↓,使CO32—+H2O HCO3—+OH—平衡左移,c(HCO3—)减小,故增大,故B项正确;
C.加入50mL H2O,溶液体积变大,CO32—+H2O HCO3—+OH—平衡右移,但c(OH—)减小,Na2CO3溶液中H+、OH—均由水电离,故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故C项错误;
D.加入0.1molNaHSO4固体,NaHSO4为强酸酸式盐电离出H+与CO32—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为Na2SO4溶液,溶液呈中性,故溶液pH减小,引入了Na+,故c(Na+)增大,D项错误;本题选B。
12.【2015海南卷】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给电离常数分析醋酸和一氯醋酸均为弱电解质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醋酸的电离度
小于一氯醋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与图像不符,错误;
B、根据题给电离常数分析醋酸和一氯醋酸均为弱电解质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醋酸的电离度小于一氯醋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与图像相符,正确;
C、根据题给电离常数分析醋酸和一氯醋酸均为弱电解质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醋酸的电离度小于一氯醋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与图像不符,错误;
D、根据题给电离常数分析醋酸和一氯醋酸均为弱电解质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醋酸的电离度小于一氯醋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与图像不符,错误。
13.【2015江苏卷】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32-)
B.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NH4+)>c(SO32-)
C.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32-)+c(HSO3-)+c(H2SO3)]
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
【答案】D
【解析】
两者不反应,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c(NH4+)+c(H+)=c(OH-)+c(HCO3-)+2c(CO32-),因为
pH=7,c(H+)=c(OH-),即c(NH4+)=c(HCO3-)+2c(CO32-),故错误;
B、HSO3-H++SO32-,NH3和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铵,水解的程度是微弱的,
c(Na+)>c(SO32-)=c(NH4+),故错误;
C、Na2SO3+SO2+H2O=2NaHSO3,pH=7,反应后溶液的溶质Na2SO3、NaHSO3,根据物料守恒:
2c(Na+)=3[c(SO32-)+c(HSO3-)+c(H2SO3)],故错误;
D、CH3COONa+HCl=CH3COOH+NaCl,溶液pH=7,反应后的溶质:NaCl、CH3COOH、CH3COONa,电离和水解相等,即:c(Na+)>c(CH3COOH)=c(Cl-),故正确。
14.【2016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
A.向0.1mol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答案】D
【解析】
A 因为所以随着水的量的增加,醋酸电离程度增大,但是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而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故比值变大,故A错误;
B 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1/K,K变大,所以比值变小,故B错误;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时,c(H+)=c(OH-),则有c(NH4+)=c(Cl-),c(NH4+)/c(Cl-)=1,故C错误;
D 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但是溶液中仍然等于其溶度积的比值;变故D正确。
15.【2015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
【答案】C
【解析】
A.H2O2解产生1molO2,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转移2mol电子,故A错误;
B.CH3COOH为弱酸,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相比较,醋酸过量,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pH<7,故B错误;
C.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铁分别为正极和阴极,都发生还原反应,可防止被氧化,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反应,速率关系符合系数比,即v正(H2):v正(NH3)=3: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NH3)=v逆(NH3),则达到平衡时,应为2v正(H2)=3v逆(NH3),故D错误.
故选C.
16.【2016新课标Ⅰ卷】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氨水中滴入0.10 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来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解析】
A、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则达到滴定终点,产物为NH4Cl,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A项错误。
B、盐酸体积为20.0 mL时恰好反应生成NH4Cl,NH4+发生水解,导致其溶液pH小于7,而M点处pH=7,故B项错误。
C、因为溶液pH=7,所以,又由于电荷守恒,可得,二者浓度约为,远大于,故C错误。
D、若开始时pH为12,则,此时对应氨水的电离度为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1.32%,远低于10%,则pH应小于12,故D正确。
因此,本题选D。
17.【2016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来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
D.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B
【解析】
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
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18.【2016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 mol/L 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 mol/L 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答案】A
【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失去电子,A正确;
B、升高温度,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22.4 L Cl2中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6.02×1023个,C错误;21教育网
D、室温下,稀释稀醋酸,虽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增加,但溶液体积的增大起主导作用,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答案选A。
19.【2017新课标Ⅲ卷】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来2·1·c·n·j·y
A.的数量级为
B.除反应为Cu+Cu2++2=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效果越好
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C
【解析】
Ksp(CuCl)=c(Cu+)·c(Cl-),在横坐标为1时,纵坐标大于-6,小于-5,
所以Ksp(CuCl)的数量级是10-7,A正确;
B.除去Cl-反应应该是Cu+Cu2++2Cl-=2CuCl,B正确;
C.溶液中存在平衡:Cu++Cl-CuCl、2Cu+Cu2++Cu,加入纯固态物质Cu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21cnjy.com
D.在没有Cl-存在的情况下,反应2Cu+Cu2++Cu的平衡常数约为
,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D正确。答案选C。
20.【2017新课标Ⅱ卷】改变0.1二元弱酸溶液的pH,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
A.pH=1.2时,
B.
C.pH=2.7时,
D.pH=4.2时,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pH=1.2时,H2A和HA 相交,则有c(H2A)=c(HA ),故A说法正确;B、pH=4.2时,c(A2 )=c(HA ),根据第二步电离HA H++A2 ,得出:K2(H2A)=c(H+)×c(A2 )/c(HA )= c(H+)=10 4.2,故B说法正确;C、根据图像,pH=2.7时,H2A和A2 相交,则有,故C说法正确;D、由图知,pH=4.2时,c(HA )=c(A2 ),H2A电离出一个HA 时释放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A2 时,释放出2个H+,同时水也会电离出H+,因此c(H+)>c(HA )=c(A2 ),错误。
21.【2017江苏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
A.反应N2 (g) +3H2 (g) 2NH3 (g)的ΔH < 0,ΔS >0
B.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C.常温下,K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 )≤5.6×10-4 mol·L-1
D.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 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答案】BC
【解析】
A.该反应气体的分子数减少了,所以是熵减小的反应ΔS<0,故A错误
B.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锌作负极,所以可以减缓钢铁管道的腐蚀,故B正确
C.常温下,在pH=10的溶液中,c(OH-)=1×10-4mol/L,溶液中含Mg2+浓度的最大值为
,故C正确
D.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每生成1molH2,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mol,在常温常压下,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不是6.02×1023,故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选BC。
22.【2017新课标Ⅰ卷】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答案】D
【解析】
己二酸是二元弱酸,第二步电离小于第一步,即Ka1=>Ka2=,所以
当pH相等即氢离子浓度相等时>,因此曲线N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则曲线M是己二酸的第二步电离,根据图像取-0.6和4.8点, =10-0.6 mol·L-1,c(H+)=10-4.8 mol·L-1,代入Ka2得到Ka2=10-5.4,因此Ka2(H2X)的数量级为10–6,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曲线N表示pH与的关系,B正确;
C. 曲线N是己二酸的第一步电离,根据图像取0.6和5.0点, =100.6 mol·L-1,c(H+)=10-5.0 mol·L-1,代入Ka1得到Ka1=10-4.4,因此HX-的水解常数是=10-14/10-4.4<Ka2,所以NaHX溶液显酸性,即c(H+)>c(OH-),C正确;www-2-1-cnjy-com
D.根据图像可知当=0时溶液显酸性,因此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0,即c(X2–)>c(HX–),D错误;答案选D。【来源:21cnj*y.co*m】
23.【2016江苏卷】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 c(HC2O4–)+ c(C2O42–)=0.100 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来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
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
C.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O4–)
D.pH=7的溶液中:c(Na+)>2c(C2O42–)
【答案】BD
【解析】
A.从图像中明显看出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 c(HC2O4-),A错误;
B.因c(H2C2O4)+ c(HC2O4-)+ c(C2O42–)=0.100 mol·L-1,当c(Na+)=0.100 mol·L-1时,利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以推出c(H+)+c(H2C2O4)=c(OH-)+ c(C2O42–),B选项正确;
C.若有c(HC2O4-)= c(C2O42–),则c(Na+)<0.100 mol·L-1+ c(HC2O4-),C是错误的;
D.当pH=7的中性溶液中,恰好是Na2C2O4溶液,其C2O42–会发生水解,即c(Na+)>2c(C2O42–),D选项正确
故BD正确。
24.【2016天津卷】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版权所有:21教育】21*cnjy*com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像,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中HA的起始pH最小,酸性最强,HD的pH最大,酸性最弱,酸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越大,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正确;
B.滴定至P点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B和NaB,溶液显酸性,HB的电离为主,但电离程度较小,因此c(B-)>c(Na+)>c(HB)>c(H+)>c(OH-) ,正确;
C.pH=7时,三种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不同,加入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同,三种离子浓度分别与钠离子浓度相等,但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等,错误;
D.此为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式,c(HA)+c(HB)+c(HD)=c(OH-)-c(H+),正确;
故选C。
25.【2016北京卷】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来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C
【解析】两个反应的方程式为:①Ba(OH)2+H2SO4=BaSO4+2H2O
②Ba(OH)2+NaHSO4=NaOH+BaSO4 +H2O ③NaOH+NaHSO4=Na2SO4+H2O。
A、从方程式分析,当氢氧化钡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小,故①代表滴加硫酸时的变化曲线,故正确;
B、b点是加入硫酸氢钠进行反应②,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正确;
C、C点①曲线为硫酸,②曲线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因为②中的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相同,故错误;
D、a点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d为硫酸钠溶液,溶液都显中性,故正确。
26.【2016四川卷】向1 L含0.01 mol NaAlO2和0.02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 mol选项 n(CO2)/mol 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A 0 c(Na+)>c(AlO2-)+c(OH-)
B 0.01 c(Na+)>c(AlO2-)> c(OH-)>c(CO32-)
C 0.015 c(Na+)> c(HCO3-)>c(CO32-)> c(OH-)
D 0.03 c(Na+)> c(HCO3-)> c(OH-)>c(H+)
【答案】D
【解析】 向1 L含0.01 mol NaAlO2和0.02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首先进行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0.02mol氢氧化钠消耗0.01 mol二氧化碳,生成
0.01 mol碳酸钠;然后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0.01 mol偏铝酸钠消耗0.005 mol二氧化碳,生成0.005 mol碳酸钠;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0.015 mol二氧化碳,生成0.03 mol碳酸氢钠。
未通入二氧化碳时,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有c(Na+)+c(H+)=c(AlO2-)+c(OH-),
c(Na+)<c(AlO2-)+c(OH-),错误;
B、当通入的二氧化碳为0.01 mol时,则溶液为含有0.01 mol碳酸钠和0.01 mol偏铝酸钠的混合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碳酸根离子浓度,错误;
C、当通入的二氧化碳为0.015 mol时溶液中含有0.015 mol碳酸钠,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 c(CO32-) > c(OH-) >c(HCO3-),故错误;
D、当通入二氧化碳的量为0.03 mol时,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关系为c(Na+)> c(HCO3-)> c(OH-)>c(H+),故正确。2-
27.【2016浙江卷】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 ℃时,HA的Ka=6.25×10–5,H2CO3的Ka1=4.17×10–7,Ka2=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来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
C.当pH为5.0时,饮料中=0.16
D.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H+)=c(HCO3-)+c(CO32-)+c(OH–)–c(HA)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
力较高,A项错误;
B.提高CO2充气压力,CO2+H2O+A HA+HCO3-,平衡右移,饮料中c(A–)减小,B项错误;
C.当pH为5.0时,饮料中=c(H+)÷Ka=10-5÷(6.25×10–5)=0.16,C项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HCO3-)+2c(CO32-)+c(OH-)+c(A-),根据物料守恒得
c(Na+)=c(A-)+c(HA),两式联立,消去c(Na+)得c(H+)=c(OH-)+c(HCO3-)+2c(CO32-)-c(HA),D错误;
答案选C。
28.【2017江苏卷14】常温下,Ka(HCOOH)=1.77×10 4,Ka(CH3COOH)=1.75×10 5,Kb(NH3·H2O) =1.76×1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
A.浓度均为0.1 mol·L 1的 HCOONa和NH4Cl 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0.2 mol·L 1 HCOOH与0.1 mol·L 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HCOO ) + c(OH ) = c(HCOOH) + c(H+)
D.0.2 mol·L 1 CH3COONa 与 0.1 mol·L 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c(CH3COO ) > c(Cl ) > c(CH3COOH) > c(H+)21·cn·jy·com
【答案】AD
【解析】 本题以3种弱电解质及其盐的电离、反应为载体,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高考试题常围绕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的应用出题。解决这类题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基础有:掌握强弱电解质判断及其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重要应用,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离与水解的竞争反应,要用到三个“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求解。很多大小关系要巧妙运用守恒关系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21·世纪*教育网
A.由电荷守恒可知,甲酸钠溶液中存在c(H+)+c(Na+)=c(OH-)+c(HCOO-),氯化铵溶液中存在c(H+)+ c(NH4+)=c(OH-)+c(Cl-).由于在常温下氨水的Kb小于甲酸的Ka,Kw不变,铵根的水解成都大于甲酸根的水解程度,氯化铵溶液中c(OH-)小于甲酸溶液中c(H+),Cl-和Na+都不水解,c(Cl-)=c(Na+),故A正确
B.由甲酸和乙酸的电离常数可知,甲酸的酸性较强,所以pH为3的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是乙酸,等体积的两溶液中,义务按的物质的量较大,用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这两种溶液,乙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较多,故B错误
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甲酸和甲酸钠的混合液,由电荷守恒得c(H+)+c(Na+)=c(OH-)+c(HCOO-),由物料守恒得2c(Na+)=c(HCOOH)+c(HCOO-),联立两式可得2c(H+)+c(HCOOH)=2c(OH-)+c(HCOO-),故C错误
D.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乙酸、乙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由于溶液的pH<7,所以溶液中乙酸的电离程度大于乙酸跟的水解程度,氯离子不水解,乙酸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c(CH3COO-) >c(Cl- ) > c(CH3COOH) > c(H+) ,故D正确
故选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