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13 12: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及划分标准。
3.使学生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利用不同的热能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4.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问上和空间的分布特点,记住400 mm、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5.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带。
6.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7.知道我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8.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台归纳概括的能力。
9.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10.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因素解释气候的成因。
1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气候的差异是由于影响各地气候舳因素不问而造成的。
12.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受气温分布的规律。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冬季南北气温的原因。
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气 温
板书:气温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O。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略)
板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
①冬至我国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我国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总结(略)
(读图引导学生读图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吗?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略)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我国夏季气温相差也很大吗?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
(启发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冬天就要到了,同学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南方的?
那里和北方在植被景观方面有什么不同?南方郁郁葱葱,北方一片(凄凉)有的同学想把南方的植物在冬天移植到北方,给北方增添点绿色,这样做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那里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
引导: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
教师总结(略)
板书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可以说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的多少和作物种类等,划分了一些区域即温度带。根据积温情况,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个气候区,请同学们看书P3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哪几个气候区?
(1)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图1月平均气温图)?
(3)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照术盆地各篇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曲学生自己读出来。
板书 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栽培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
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图说明:
(1)看一着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惜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农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刚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耍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答。
教师总结(略)
引导思考:我国多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略)
板书设计(见划横线文字)
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1、几个概念:生长期、积温
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第二课时
降 水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 降水
提问:新疆民居 、 黄土高原民居、江南民居的降水有何差异?
学生讨论后同答
提问:为什么这然民居育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教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围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读2.10图)。
教师:同学们注意观察800 、400、50 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间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教师:我国降永量在空问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以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问题怎样呢?以太原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说明:
教师: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昵?
教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零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太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沿海受爱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教师: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各地的降水状况都不一致,相对来说,受爱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较多,相反,降水就较少,这样就使得各地干湿程度不一。
(板书)三、干湿地区
教师: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定于当地的降水多少量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系。
教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图”
老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教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反馈:
要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规律。
第三课时
气 候 特 征
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气候特征
陈述:同学们阅读课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板书: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什么叫季风?
学生读课文首段和2.14)说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三个特征:雨热同期。
(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
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犬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无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爱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i)西亚、北非在北纬15。至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后。
概括总结:在世界北纬l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番,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作业
影 响 我 国 气 候 的 主 要 因 素
教师:请同学们看 “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秦岭南北图,思考说明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
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一针叶林一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教师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教师: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衣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学生阅读 “信息传递”后
提问:我国有哪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说明各自的时间、源头、后果。
板书(见划横线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