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气候》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状况,了解其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气温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_____。气温自南向___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一线分布。
(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_____。_________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温度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_____差异,并结合_________实际。
(2)温度带:从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我国大陆东部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说出冬、夏季等温线疏密状况和温差大小的关系。
2.说一说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不同地区生活产生的影响。
【达标检测】
1.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 B.海口 C.哈尔滨 D.合肥
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托克逊 B.黑龙江省
C.青藏高原 D.准噶尔盆地
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3、4题。
3.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差异 B.经度差异
C.地势差异 D.纬度差异
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熟制可达到一年三熟
B.甲乙两地位于北方地区
C.丙丁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我国南北温差夏季比冬季大
5.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日平均气温 B.年平均气温
C.气温日较差 D.气温的南北差异
6.小明说他的家乡在吉林省的长白山下,你觉得下列哪一项最符合小明家乡的特征( )
A.房屋高大,通风透气性好
B.椰子、香蕉园到处可见
C.房屋多双层窗户,以炕代床
D.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拓展阅读】
为何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比夏季大?
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最低温度,有时会下降到-40~一30℃,而南方地区的温度大都在0℃以上,最低温度也不过零下几度。夏天,北方和南方的温度差异却很小,原因何在呢?
这是因为地球上气温的高低,一是取决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二是地表热辐射能力的强弱。光只强强度大,时间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就多,同时向空气放出的热量也多,气温就高,反之,气温则低。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季太阳光斜射北半球。但因为日光射向北方比南方倾斜得厉害一些,地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即北方比南方的光照强度要小。冬季,太阳光照时间南方比北方长,如冬至前后,,我国海南省海口市的光照时间约为10.9小时,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只有8.6小时左右。夏天情况正相反,北方的光照时间比南方长,如夏至前后,哈尔滨白昼长达为15.7小时,而海口则为13.2小时左右。
另外,在冬季,北方经常受到盛行的偏北气流影响,寒流频频南下,带来了当地纬度本不可能有的寒冷天气=我国冬季寒冷,一般比同纬度圈上的其它地方要冷,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来自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爆发南下影响的后果。它们不仅来势凶猛,降温强烈,而且随着大气的运动,没有几天,另一股冷空气又接踵南下,期间的回暖时间短促:因此即使在冷空气过后的回暖期间,日平均气温也很难升到纬圈温度的平均值。如上海百年来,1月份平均气温是3.5 ℃,比同纬度平均值偏低9.8℃,而百年中最暖的1950年,1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6.3℃。在南方很少有偏北气流盛行,温度仍然较高。而到夏季,南方盛行的东南季风,把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吹到北方。
总之,冬季,我国南方比北方的光照强度大,光照时间又长,盛行偏北气流影响很小,这就造成北方和南方的温度相差很大;夏天,虽然南方的光照强度比北方大,但是光照时间短,而且盛行的东南季风源源不断地吹向北方,这就减少了两者的温差。所以夏天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小。
《复杂多样的气候》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状况,了解其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二、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_________。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配:
(1)季节分配: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_______,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月。从季节分配上看,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南方雨季开始___,结束___,雨季___;北方雨季开始___,结束___,雨季___。
(2)我国降水的_____变化也很大。这主要与夏季风不稳定有关。
3.干湿地区的划分:
(1)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_,即一个地区年_______和_______的对比关系。
(2)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东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
(3)干湿地区的划分及主要植被。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多不足800毫米,为什么却又大片的湿润地区?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在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全年降水最多的是( )
A.新疆 B.陕西 C.重庆 D.广东
3.接近我国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的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暑期四条游览线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按④路线游览,下列景象可能为途中看到的是( )
A.银装素裹的大地 B.茫茫的沙漠
C.金灿灿的稻田 D.蜿蜒的长城
【拓展阅读】
为何我国各地降水量差异大?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仍有一定规律。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台湾、福建、海南、广东、浙江等省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 000毫米(台湾省部分地方可超过4 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 200~1 400毫米,淮河流域和秦岭山地在750~1 000毫米,黄河下游、渭河流域在500-750毫米,其他一些地方大部分在200-500毫米,局部地方达750-1 000毫米。在塔里木盆地等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其中新疆的托克逊年最少降水量只有几毫米。而台湾的火烧寮年最多降水量达8 409毫米。
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大的雨带一般5月中旬出现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北推到长江流域,7月中旬北推到淮河流域以北,至8月下旬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又逐步往南推移。
《复杂多样的气候》学案(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2.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三、气候特征
1.气候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气候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__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着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气候。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_________。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冬季风和夏季风: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而与其纬度相近的阿拉伯半岛却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达标检测】
1.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下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读图完成2~4题。
2.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3.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4.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同期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 D.全年低温少雨
阅读表格,完成5、6题。
5.那曲(西藏)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温和多雨 D.冬雨夏热
6.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拓展阅读】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瑞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比较广的农业谚语,意思是说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为什么呢?
1.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不传热,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过去以后,天气渐渐回暖,雪慢慢融化,这样,不但保住了庄稼不受冻害,而且雪融下去的水留在土壤里,给庄稼积蓄了很多水,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2.为土壤增添肥料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3.冻死害虫
雪盖在土壤上起了保温作用,这对钻到地下过冬的害虫暂时有利=但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害虫就会冻死。
所以说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