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凄美 哀怨 惆怅油纸伞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雨巷 悠长 寂寥 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以丁香喻愁。
美丽 高洁 愁怨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
接天流.
代 赠 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点绛唇 素香丁香 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丁香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丁香姑娘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叹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因此,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阴沉黑暗的社会雨巷 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丁香姑娘我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
我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我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
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主题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再别康桥 1、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目标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剑桥大学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 徐志摩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情结 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三个“轻轻的”的作用 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金柳”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艳影”在诗人“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金柳------新娘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潭即指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这里游玩。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般的梦。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 潭水------天上虹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眷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思考: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
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课后作业
以诗歌的形式,就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一次告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