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
设计
王军
教师寄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学习目标:
1.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十五部。
写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东北,进华北,妄图侵吞中华。国民党乞求“国联”主持公道,而“国联”则袒护日本,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合法”之自卫手段。一时悲观亡国的论调四起。蒋介石就有“著名”的“三日亡国论”——日本“军事的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内,三天之内他就可以灭亡我们中国。”
由此一些政客军阀,社会名流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大型法会,祈求神佛“解救国难”,“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上海有影响的《大公报》公然提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民族的自尊民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亡国先亡心。正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针对舆论界的悲观亡国论调,为鼓舞民族的自信心,1934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渺茫(
)
诓骗(
)
搽脂粉(
)省悟(
)
抹杀(
)
xuán虚(
)jǐ梁
(
)
zǎi相(
)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玄虚:
②渺茫:
③诓骗:
④怀古伤今:
二、理解探究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3.“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三、合作释疑
1.
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2.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句中的”中国人”所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 为什么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强盗的自供
现在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错误地说中国的贫穷落后,都是人民起来闹革命闹的。照他们看来,似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该不抵抗,当顺民,把中国归入帝国主义国家的版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就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这种错误的观点,简直是白日做梦,说胡话。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难道是来帮助中国富强的?当然不是。他们来,是为了吃我们的肉,吸我们的血,抢夺我们的财富。
当时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于1900年10月23日给德国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可以说是这个强盗头子的自供状。看一看这个自供状,对于认识这些帝国主义者的面目,是大有好处的。
瓦德西先说了一个总的印象:“所有市区,多被毁坏。”他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瓦德西在这里写了一个旁注:“正式特许抢劫3日,系自8月16日至18日为止。”抢劫而至于“公开,”而且又是“正式”“特许”的抢劫,听起来好像是奇闻,但又确是事实。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
1.文中“强盗”指的是(
)
A.瓦德西
B.德国人
C.德国皇帝
D.八国联军
2.把“这样的军队,不叫它们强盗,还能叫什么呢?”这个句子换成陈述句。
3.瓦德西对抢劫总的印象是________。
4.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________。
5.文中“这种错误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多项选择)
(
)
A.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B.这是白日做梦,说胡话。
C.在抵抗外来侵略这个问题上,奉行不抵抗政策,甘当“亡国奴。”
D.没有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真正目的和强盗本性。
6.文段采用揭露和批判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表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历史事实,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错误本质,增强了批判的力量。
C.把帝国主义的丑态描写得更加逼真,生动形象。
D.把瓦德西的所见所闻叙写得更加具体、细致。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①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
②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_______。
①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②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驳论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②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③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机、马克思和《资本论》。⑥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想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⒈上文作者的论点是(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10个字)
应该注视的是事业
⒉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⒊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⒋解释第③句中“小写”和“大写的含义。
(1)小写:
(2)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