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17 08: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
2、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朝鲜
D.东南亚
3、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张骞出使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蒙恬负责修筑长城
4、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

A.霍去病
B.班超
C.张骞
D.张謇
5、安徽萧县、怀远和宁国分别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出传入中原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6、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7、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伊利将军
8、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
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9、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

A.董仲舒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10、汉朝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敦煌
11、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13、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14、西域都护设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
15、“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B4、C5、B6、A7、B8、A9、B10、A11、C12、A13、B14、C15、D
二、(1)汉族和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张骞通西域后。
(3)能。现在内地也种植,出售葡萄等。